首页 男频 科幻末日 寒门枭臣

第七十章 粮食危机

寒门枭臣 楚狂奴 5912 2025-10-10 12:58

  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晃好几天过去了。

  没有玻璃器皿,杨墨就用陶瓷代替。

  又利用手底下掌握的几大工坊的优势,用木材和浸过油的牛皮为原料。

  制作了一套气密性很好的蒸馏器。

  后端在接上用陶瓷烧制而成的冷凝装置。

  首套完整的精油提炼装置就做好了。

  有了这套装置,他不仅可以提取各种香精,还能制作蒸馏酒甚至酒精。

  杨墨高兴之余,又有些不舍。

  这套装置的成功,也代表着自己要和高媛媛再度分别。

  高媛媛留在这里,会让他分心。

  若是被秦修德的人盯上,那就更麻烦了。

  他住的这处院子虽然隐避,也架不住人多眼杂,这个秘密早晚会被秦修德发现。

  还是自己的大本营,老山村的西山谷地安全。

  这天,杨墨亲自看着高媛媛从头到尾操作了一遍冷凝器之后,就把张顺叫来,让他护送高媛媛回村里去。

  顺道让他们把这台新造的提炼装置原样搬回村去,安置在谷中。

  谷地里的砖窑已经开工数日,张顺回去,刚好可以把烧好的青砖运来。

  这段时日,没有了二当家的威胁,杨墨做起事来更加得心应手。

  工程也正式进入了冲刺阶段。

  特别是有了那些工程器械的加持。

  眼看着城墙一天天大变样。

  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他也开始感知到,危险也正一步步向自己逼近。

  他知道,工程完工之际,就是危险真正来临之时。

  眼下,他的安全还是有保证的。

  不管是郑仕弘还是秦修德,都不敢让他有事。

  飞鸟尽,良弓藏,考验他的是如何收尾!

  一晃一个多月就过去了。

  杨墨没迎来水匪们的报复,却迎来了一场更大的危机!

  起先是粮价飞涨!

  接着各种物资的价格也跟着起飞。

  不断有难民滞留在南嶂县境内,徘徊不去。

  很快,就连本地人也开始拖家带口,到城里来讨吃的了。

  原来,正如顾菲菲来信所料。

  夏初的这场洪灾导致青苗大量被毁。

  洪灾退后,虽然百姓们想尽办法,及时进行了补种,怎奈错过了节气,存活率很低。

  眼见夏末将近,秋收在际。

  地里稀稀拉拉的作物,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谁都看得见。

  粮食减产已成必然!

  离秋收还有一段时日,粮价就开始暴涨。

  很快就涨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

  整个县城能吃饱饭的地方,就只剩下了县里的工地。

  此时还在工地上服徭的民夫们,忽然开始感到庆幸。

  还好自己呆在工地上。

  最起码能混个肚子圆。

  就是可怜了家里人,不能跟他们分享工饭。

  这段时间,不断有民夫们的家人找到县里来,问当家人讨吃的。

  好些民夫宁愿自己饿肚子,也想把工饭分给自己爹娘和妻儿。

  怎奈工地上有规矩,不容许这么操作。

  工饭全都让家人吃了,自己饿得连道都走不动,肯定会影响上工。

  民夫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家人挨饿。

  当然也有人挺而走险,悄悄利用各种方法,把工饭藏起来。

  下了工之后,再带给在城里逃荒的亲人。

  久而久之,大家发现带饭出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情况越演越烈!

  以前民夫们只希望工期尽快结束,自己好回家耕种。

  现在他们却希望工期能够尽量延长。

  让他们有机会能够以力役充税。

  否则,今年秋天,全家人不仅要饿肚子,更没法完税。

  如今的大胤朝连年征战,府库亏空。

  朝廷对逃税处罚的极为严苛,毫无情面可讲。

  不能按期完税的人家,只有三条路可走。

  其一,卖儿卖女卖老婆,凑钱缴税。

  其二,自己被流放到边关充役,家人跟着一道流放。

  第三条路,也是最好的一条路,以力役偿税,也就是为公家干活抵税。

  当然,这活必须是徭役之外的活。

  简单说来,每个民夫要服徭的时间是有限制的,在大胤朝一年是一个月。

  超过一个月的工时,就算力役,是可以拿来充税的。

  修城的工期是三个月,每个民夫就可以为自己和一名家庭成员完税。

  谁家里不是上有老下有小?

  像杨墨这样只有两口子的,倒也罢了。

  那些家里人口多的,只能寄希望于工期能够再长一些。

  他们这希望,跟上面的愿望却刚好相反。

  郑仕弘恨不得明天就完工,哪里肯容他们延长工期?

  工地上这种想法一旦蔓延,渐渐的就有人开始怠工。

  原先那些想为村子争光,获得奖赏的想法,再难勾起他们的欲望。

  各村的村正也知道底下人的难处,都是睁一眼闭一眼。

  工地上很快就变了模样。

  每个人干活都懒懒散散的。

  甚至还有人开始溜号儿!

  就连老山村的村民们,也跟着这么干!

  没办法,他们也要养家糊口。

  工程眼见是不能如期完工了,墨哥儿在村子里的那些产业也没法开张。

  光是他们努力也无济于事,他们干脆也破罐子破摔。

  只有张顺等几个杨墨的亲信,还在兢兢业业的干活儿。

  大家都有意躲着他们,唯恐被他们发现,把这事告诉身为监工的杨墨。

  再加上周师爷也被知县大人临时调走,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民夫们就更加肆无忌惮。

  懒散一旦成为风气,哪里能瞒得过上面?

  这天,杨墨抽个空来到工地。

  一来就感知到气氛不对。

  平时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出奇的安静。

  民夫们站在脚手架上,每个人都一幅有气无力的模样。

  更是有不少人躲到了背阴的地方,把草帽盖在脸上,呼呼大睡。

  杨墨顿时气冲脑门。

  工程进度虽然还过得去,谁知道后面会不会有什么变故。

  只有往前赶的,哪儿能这么懈怠?

  几个躺在墙根下摸鱼的民夫猛然间看到他,吓了一跳。

  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就冲到了工地上。

  越来越多人发现了杨墨的到来,工地上这才又有了一丝生气。

  杨墨铁青着脸,在工地上转了一圈。

  各村的村长看见他,都是一脸羞愧,刻意回避着他的目光。

  杨墨待他们不薄,还十分尊重他们提出的每个意见。

  只要对工程或者民夫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好处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得到他的肯定和支持。

  伙食也正如杨墨当初承诺的那样,变着花样的吃,每个人都能畅开肚皮。

  工地上劳动繁重,好多人不仅没瘦,反而比在家时还胖了。

  个个脸上圆乎乎的,带着红润。

  像这么个吃法,很多人这辈子都还是头一遭。

  这都是杨墨带给他们的福利。

  可现在他们却瞒着人家,吃公攒私。

  杨墨见他们眼神躲闪,就更生气了。

  转到老山村的工地上一看,比其它村子稍稍好了那么一点。

  不过也少不了摸鱼的。

  村长刘广田看见他,在一个偷懒的家伙屁股上赐了一脚,脸上也是讪讪的。

  杨墨扫了一圈,没看见张顺的身影,只好把刘广田叫到了没人的地方。

  “刘叔,你跟我说实话,大家这都是怎么了?”

  刘广田不敢隐瞒,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只好支支唔唔的说道:“墨哥儿,大家这也是迫不得已,你晌午饭时过来看看就全都明白了。”

  杨墨听了这话,脸色铁青。

  并没有当场发彪,转身就走了。

  一路回到宣乐坊,他立刻就让龟奴驾上青楼的马车,载着他出门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