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都市娱乐 穿成暴君的黑月光[穿书]

163、第 163 章

  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解后,如今要被称为解太后了。当初她大义灭亲,将解言调换皇嗣一事揭露出来,令解言声望大跌,自此西北政权分崩离析。

  成都王当机立断,派人将其接到益州。

  那时东南的新朝正欣欣向荣,韩奕身为泰庆帝的长子,手中又有传国玉玺,由宋峦这个顾命大臣辅佐,打出正统的旗号。反观成都王这边的旧朝,虽扶持二皇子上位却是名不正言不顺,紧接着荥阳王这位皇叔在宫中死得不明不白,他又在异族南下之时弃城灰溜溜逃回西南封地,着实是令人嘲笑了一番。

  解后及其生下来的女儿对成都王来说简直就是送上门来刷声望的工具。

  大张旗鼓地将这母女俩迎来蜀郡——已改名为新都,又即刻下旨尊解后为皇太后,封其女为江阳长公主,享五千食邑,这样一份比那些世袭的郡王公侯还要丰厚的封赏竟给了尚在襁褓中不到两岁的幼女,谁都清楚成都王打的什么主意。

  解后当然也能看出来成都王的想法,不过她却不会将送上门的好处推出去。无论如何,这五千食邑都是她女儿今后的保障。原本有些天真的少女,在经过这几年世事变迁后眼神早已越发深沉,不复当初的清亮。

  被尊为皇太后,她也没有因此仗势凌人,而是做出一副端庄大方的模样,道:“薛太嫔是陛下生母,如今位份着实有些低,当年先帝妃嫔仅剩她一人而已,不妨将其封为太妃。”

  她这般提议,旁人自是不会反对,于是便以太后的名义颁下懿旨。

  薛太嫔自然是千恩万谢的。

  她为人虽不机敏,但能够在宋月华的手下安安稳稳活下来,并平安养育一子,便说明她不是个蠢人。

  她出身低微,家中穷得揭不开锅,因她自恃有几分姿色,才升起胆气去参加小选,否则再迟一步只怕就要被她爹卖到窑子里换了钱继续去赌。

  不过她在入宫前虽有点小野心,但在进宫后看到宫中环肥燕瘦的各色美人后,便歇了心思。却没能想到自己竟真有那个运道,会被酒醉的泰庆帝临幸,且鸿运当头,不过那一次便有了身孕,又成功诞下皇子。

  泰庆帝的子嗣并不算多,可她却没能尝到母凭子贵的滋味,不过是从伺候人的宫女进封为正六品的宝林,有了一个侧殿居住罢了,不受宠几乎是盖在她身上的戳,人人都能看出来。

  但她自己倒是知足。虽说一年都见不到皇帝一次,因她不得宠,各类物品器具总是受到克扣,拿不到足量的,可与她当宫女时,天不亮就要起,夜半三更还不能睡的情况已经好多了,更遑论她当初在家时一日只能吃一顿饭,每天都要饿肚子呢。

  何况,宋后的善妒无人不知,正因她不受宠爱,容貌平平,身份又提不起来,各方各面没有拿得出手的地方,她才没怎么被针对折腾。

  这可能就是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了。

  ——薛宝林原本是不识字的,不过她再怎么说也是诞下皇子的妃嫔,因此宫中分派过来了一位女官姑姑。跟着这位宫人,她倒是识了几个字。周朝崇尚老庄,是以她的殿内也放了一些这类道家书籍,她闲时经常翻看,倒是颇有心得。

  那时她便想过,不过是在宫中熬日子罢了,等着她的孩子年长成婚,便能分封藩王,熬死泰庆帝后,她就能被接到封地去当老太君了。

  她还年轻,熬得起。

  可谁料风云变幻,泰庆帝死的倒是利索,她的儿子却转眼被立为皇帝,这可让她傻眼了。

  当初想着能成为藩王的娘就很满足了,可如今更进一步,她却反而心神不宁起来。

  她书虽读得不多,但却知道,那张龙椅不是人人都能坐得稳的。成都王野心勃勃,泰庆帝没的不清不楚,荥阳王也是死的不明不白,她的儿子现在看似花团锦簇,实际上却危机四伏。

  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皇位下又一个牺牲品,可是凭她的能力又没办法阻止成都王。

  解太后就像是骆驼面前最后一把稻草一般,被她握在了手里。

  这道册封懿旨是解太后对她表达的善意,薛太妃毫不犹豫便接受了。

  她斜倚在贵妃榻上,叹了口气,原本万事不愁的她,如今眉宇间带着深深的纹路。

  她抿着唇,思索自己接下来该怎么抱上解太后这条大腿。

  当初在泰庆帝后宫中,她是妃嫔里的小透明,那些妃子将全部心神放在争宠上,虽因她有皇子傍身,有人时不时会酸她几句为难她一番,但她却从不将这些争端放在心上。

  解后入主中宫后,她们这些有品级的妃嫔时不时便要去请安,这位新后偶然看见她被针对,倒是帮她解围了几次,是以她对解后的观感不错。

  而解后出身尊贵,容貌也是上乘,与泰庆帝成婚后更是深受宠爱和尊重,帝后二人感情极好。

  薛太妃心下思忖,解后身为解家嫡女,若是将家族和权力放在第一位,就该安安稳稳待在西北才对,何必揭露解言做出的事?毕竟解言是她的亲父,一着不慎,说不定整个解家都要翻车,连她本人也讨不了好去。

  她敢冒险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无论是在西北,还是在成都王这里,她都是太后,身份地位上其实没什么区别。

  当然,混淆皇室血统风险极大,一旦被人发现,一定会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解后或许是未雨绸缪,或许是担忧自己的女儿,这才主动说出真相。可若她与先帝没有一丝情分,是绝不可能这么快就下定决心的。

  而有了这份情,就说明其是重情之人,这对于薛太妃之后的打算,实在是件好事。

  *

  既然解太后已经来了新都,成都王当然想将这位先帝遗孀利用到及至。

  为了和东南的新朝争正统之名,他暗地里派人将自己想让解太后收养小皇帝的消息传到了对方的耳朵里。

  可惜解太后并非对政事一窍不通的无知妇人,她并不愿意将这件事揽在身上。她如今有亲女需要看顾,何必为自己增加风险呢?于是以长公主年纪尚幼,分心乏术为由,婉言谢绝了。

  但是原本沉寂下来的解言在听说此事后,却又动起了心思。

  薛太妃孑然一身,父母亲族了无音信,这样一个女人,想要保住自己的儿子势必要寻求盟友。反观解家有权有兵,只要解太后认小皇帝为子,小皇帝就有了解家这个后盾。而作为皇帝祖父,他也有了名正言顺去对抗成都王的理由。

  只是他虽仍有野心,但因先前翻了个大跟头,他现在不敢再罔顾解后的意愿,只能将这个想法暂且放在心里,思忖着该如何说服解后。

  薛太妃不知她与解言的想法不谋而合。如今宫中唯有她们二位太后太妃,成都王对小皇帝看顾得紧,就连薛太妃这位生母都很难见到自己的儿子,她按捺下心中的焦虑,抽出时间带人去看望解太后。

  解太后正看着长公主玩耍,女儿生下来以后便被抱离她的身边,在外不知吃了多少苦,好不容易才重新回到她身边,她恨不得将天下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孩子找来。

  听到薛太妃前来拜访,她脸上的笑意微微一敛,还是将人请了进来,命身边的宫女为她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穿着这身常服过去见客。

  薛太妃一看解太后的打扮,心里便松了口气。虽说未免不够郑重,但另一方面也能看出解太后对她有些亲近之意,她对于说服解太后更是多了一成把握。

  她将自己为长公主做的衣服肚兜等物拿出来,笑道:“先前只见过几面,打量着公主的身形做出来的,也不知道合不合身。”

  解太后笑着接过来,一看便知道是对方下了心思的,布料柔软,针线细密,就连上面的绣花也没因为是给小孩子做敷衍了事,一针一线都能看出用心来。

  这下子她脸上的表情就更加和煦了。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现在她唯一的软肋就是自己的女儿。对方对她女儿上心,她自然不会不高兴。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薛太妃见后殿有人过来给解太后禀告,不等解太后开口,便十分有眼色地说,自己宫中还有事要处理,这就告辞了。

  她没急着提认养一事,而是想先和解太后拉近关系再说。

  她的这种想法恰合了解太后的心意。这位解家嫡女自小样样不缺,偏偏是个重情之人。

  就这样相互往来着,薛太妃这才慢慢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解太后倒是对此有些惊讶,她以为薛太妃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认别人为母,却听薛太妃道:“娘娘本就是恪儿的嫡母,无论记不记名都没什么差别。”

  她笑着道:“若娘娘收养了恪儿,那以后恪儿便和长公主是亲兄妹,长公主有了亲哥哥护着,岂不更好?”

  解太后心中一动,若薛太妃提到别人,她绝不会理睬,可长公主确实是她的心头肉。

  哪怕成都王表现出对她们母女的优待,但解太后依然对这位谋反出身的藩王不信任。

  薛太妃又道:“而且不管怎么说,恪儿毕竟是先帝的骨肉,娘娘与先帝伉俪情深,难道不想保下先帝的一点骨血?”

  解太后抬眼看向她,第一次发现对方不但是个厚道人,还是个聪明人。

  她缓缓道:“我也觉得恪儿是个好孩子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