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夏秋对于米明的‘神雕外传’没兴趣去看,后世这样的同人小说满网络的乱飞,但从报纸上的
报道知道了一些事情,米明写了一部神雕外传的小说,但结果却是明报大楼常常有人扔鸡蛋,
金鸣登报道歉,米明被人揍过一次,而读者对那本神雕外传却是两极分化,夏秋看到这些新闻
的时候只是笑了笑,对于米明这样的人,现在也恨不起来了,当时被封杀的时候或许很是气愤
,但是现在就如米明自己想的一样,这些人根本提不起他半点兴趣。
因为到暑假了,‘半斤八两’早就拍完了,现在就等着暑期档放映,这部拍摄成本花了六十万
的电影,当初徐文剪切完之后,这部电影夏秋也去看过,感觉很不错,和前世的差别不是很
大,毕竟这是按照分镜头的剧本去拍的。岗城拍电影的速度是快的真是让人无语,因为有分镜
头剧本,当初徐文给的答案是这部电影二十天就能拍完,这还是夏秋几次提议让他保证质量
的情况下才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次投拍电影让夏秋深刻的认识到岗城速度,自己判断的失
误结果导致这部电影在公司里面睡了几个月的大觉。
还有十几天电影就要上映了,为此这部电影夏秋又花了三十几万来做宣传,夏秋的想法是把这
部电影打造成岗城第一部千万票房,前世这部电影票房是八百五十多万,这可是岗城整个七十
年代最高票房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口碑也很好。夏秋对这部电影的宣传唯一做的就是狂轰滥
炸,没什么特别的诀窍,先把观众骗进电影院,再加上良好的口碑来宣传,这部电影想不火都
不行。为了把观众骗进电影院,夏秋先是印刷十几万份海报找人满大街的贴,然后在公交站台
公交车上以及一些人流量大的商场都张贴了电影海报,至于报纸方面,只有成报和天天日报,
每天都用大篇幅的报道,至于其它报纸,夏秋似乎和他们陷入了冷战时期,对于夏秋所有的事
情都采取不报道,不批评的态度,夏秋也懒得上门去求他们,所以电视台成为他的主攻对象,
剪切几个搞笑的镜头,在三家电视台不间断的播放,甚至纵容徐文他们上电视台做一些采访
节目,但让夏秋遗憾的是无线电视台根本就不接受夏秋的广告,因为现在嘉禾和无线还是死对
头,嘉禾院线的电影将会冲击绍氏的电影,所以对夏秋的广告要求根本就是不理不睬。无线电
视台和几大报纸的不合作让夏秋现在也无可奈何,现在也只能把宣传资源倾斜在海报上面,仿
佛一夜之间半斤八两占据了整个大街小巷上,公交车上,商场里面,电视里面,甚至是听的歌
曲也是徐杰的半斤八两,夏秋秋甚至要徐杰到所有的学校门口去站台,徐杰为了票房分
红果真到每个学校的门口去发小礼物,现在的明星还没后世那么大的架子,所有的明星都是比
较平民化。像学校这种大票仓的地方,夏秋当然是不能放过,到处都能看见海报宣传,而且所无忧.51eshu.
有的宣传海报都是精心拍摄的,而且看上去都是那种看上去比较滑稽的搞笑图像,这让人一看
就知道这是一部搞笑的电影,同时下面都会写上一句‘这是一部岗城历史上最欢乐的电影,这
一部让你笑到肚子疼的电影,这是一部适合所有人群观看的电影,这是一部最有希望超过千万
票房的电影,想见证岗城最欢乐的电影,六月七日嘉禾院线见。’像这样疯狂的宣传模式,在
岗城以前都没出现过,夏秋这不是在宣传,而是在撒钱,三十多万能再拍一部电影了。
岗城现在的电影放映都会有一个午夜场,就是大半夜的找一群人来看电影,看得爽的电影观众
都会嗷嗷大叫,不顺眼的电影就会破口大骂,甚至会把导演和演员狂揍一顿。这虽然对导演和
演员有一定的压力,但这却是一种提前预测票房的方法,如果观众反应好,那排片量就会增大
,如果观众不喜欢,那排片方面肯定是要压缩的。夏秋其实不想搞这个午夜场,但入乡随俗,
况且嘉禾目前只给了十五块银幕,为了争取更多的银幕和放映场次,夏秋也只能弄个午夜场,
目前嘉禾在岗城有二十八块银幕,而绍氏有三十二块银,这个年代可不是后世多功能放映厅,
现在就是一个大会堂形式,也就是一个银幕就是一个影院,里面坐个几百人或者上千人,这相
对来说还是个大影院,那些小的就好像是一个录像厅形式的。嘉禾和绍氏加在一起有六十多家
影院,再加上背景的双南院线和一些小点的影院,就岗城这么小的地方就有一百多家影院
,双南院线夏秋是先不会考虑的,一个是管控的比较严,第二个是一不小心就被宛城给惦记上
,搞不好结果是钱没挣到,还要被宛城全面封杀,那就得不偿失了。
夏秋和刘倩倩一起来到电影院,半夜三更的跑到这边来看电影,心中老大不愿意,在他看来这
完全是没必要。但徐文执意要他来,所以夏秋也没办法,所以带着刘倩倩一起来的,刘倩倩
现在已经成了他的专职财务总管了,报社和工作室所有的开销都要经过她同意,而且也不天天
呆在报社,常常是工作室和报社两头跑,有时也常常到一些学校去学习,现在真正转变成了工
作女郎了。
和夏秋坐在一起的徐氏兄弟却一脸的紧张,而且几个人都化了妆,看着他们神秘兮兮的样子,
夏秋觉得有点好笑,这看电影有风险,不搞的像特务一样,一不小心就要挨揍了。坐在后排的
是一些记者和影评人,还有嘉禾负责排片的人员,他们都是来看这部电影的质量的。记者和影
评人大部分都是嘉禾找来的,夏秋和一些报纸陷入了冷战,但嘉禾和这些报纸没有这方面的矛
盾,这部电影关系到嘉禾自己的收入,请一些影评人来把把关,再综一下合午夜场那些观众们
的反应,最后决定排片量的缩减,这种方法一直是嘉禾对一部电影是否受欢迎的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