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沈千璃坐在椅子上,仔仔细细的看着手中的书籍。
暗五端来一杯茶放在书案上,她看着面容严肃的沈千璃,不禁好奇的瞥了一眼沈千璃手中的书。
书页上面写的是“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三国演义》?暗五有些惊奇,从她跟在沈千璃身边之后,沈千璃看的都是诸如医书,兵法这些书籍,一下子看到沈千璃看这种书,暗五不免有些不习惯。
“唉……”沈千璃长谈了一口气,将书放在一边,她侧头看向暗五,有些无奈的问道,“暗五,你说这诸葛亮,他是怎么设个七星坛就借到东风了呢?”
沈千璃从早上就坐到这里看书,结果到晌午也没看出个什么名堂。
暗五一边帮沈千璃按摩太阳穴放松,一边说道,“这您可问住我了,奇门遁甲这种东西,我可是一窍不通。”
沈千璃也知道暗五对这方面没有涉猎,所以她闻言也没有太过失望,只是一脸哀怨的看着书案上的书。
暗五很少看沈千璃对一件事情这么执着,所以她想了想,又开口说道,“我虽然不懂,但是暗十一对奇门遁甲多有涉猎,娘娘若是好奇,可以跟皇上提一提,让暗十一给您解惑。”
“真的?”沈千璃惊喜的问道。
暗五肯定的点了点头,但是她也有些好奇的向沈千璃问道,“往日看娘娘并不信这些,今个怎么突然对这种东西这么好奇?”
沈千璃闻言瞬间蔫了下来,她其实也不想去学什么奇门遁甲,借风求雨,但是无奈福神系统逼她啊!
今天本来就是普通的一天,赏花会的事情彻底结束,没有这些事情烦扰,沈千璃也觉得神清气爽,但是就在这时,就不出声的福神系统又跑了出来。
“发布主线任务:通过求雨解决元国旱灾。”
“任务时限:七天。”
“任务奖励:豆子x100.”
“任务惩罚:回收所有豆子。”
这个任务对沈千璃来说无异于地狱难度,她一个来自未来的唯物主义者,哪怕学的是文科也知道下雨是因为云里的小水滴、小冰晶在运动中相互碰撞,云下层的水滴慢慢变大,导致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这才有了雨水。
这哪是她求就能求来的?
她一不会仙术,二不知道天气预报,可以在雨天随便的求几滴雨糊弄过去。
思来想去,沈千璃只能求助于她唯一能够学习的书籍——《三国演义》。
虽然孔明那是借东风,但是和求雨本质上都一样。
但是学习了一上午,沈千璃都能把第四十九回倒背如流了,她还是不知道怎么求雨。
现在只能指望暗五所说的暗十一是有真才实学的,不然,她任务失败事小,那几十个州府的百姓可就要受苦了。
……………………
而被沈千璃给予厚望的暗十一正在瑶光殿的房梁上,一脸好奇的看着底下的好戏。
“庄太后这……这简直是欺人太甚!”一向好脾气的李弥气的咬牙切齿,“就算她把青柳夸出花来,那也只是太师府的一个奴婢!庄太后竟然想把这种出身卑贱的女子送进您的后宫?”
李弥是元琛亲生母亲身边的大太监,说句大不敬的,他这些年一直将元琛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可是庄太后竟然要把青柳这种卑贱的女子塞进来,还说什么‘容貌才情均是出挑,堪于皇儿相配’,这简直就是在侮辱元琛!
“皇上,您可千万不能同意啊,这要是传出去了,于您名声有碍啊!”李弥站在那苦苦相劝。
但是身为当事人的元琛却十分的冷静,他在一旁解释道,“没有青柳,也会有红柳,粉柳,庄太后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可以分走千璃的恩宠,打破帝后相宜这种对我有利的传言的人罢了。”
从庄菱儿到南晴到沈文晴再到如今的青柳,每个人都是抱着这种目的来接近他的,元琛早就把庄太后的心思摸透了。
庄菱儿不受宠,南晴一直和庄菱儿作对,庄太后这才这么着急想要再送进来一个女子。
“青柳出身低贱对我们来说是好事,一个出身低贱,没有母家势力的女子可比其他人好控制多了。”元琛慢条斯理的在宣纸上写下了一个静字。
现在朝中的高官权贵,往上数五代,有几个不是现在他们口中的‘卑贱’出身?
而且对外他们完全可以给青柳伪造一个天衣无缝的假身份,而无依无靠的青柳显然是最好控制的。
李弥见元琛已经下定了决心,便知道自己再劝也无用,于是只得在心里不断地咒骂庄太后,他看着元琛,开口问道,“那这青柳,皇上想给她什么位分?”
元琛将毛笔放在一旁,侧头看向李弥,“再怎么掩饰也改变不了她的出身,给她个常在的位分已经是她高攀了,但是庄太后……”
青柳毕竟是庄太后推进来的人,元琛也不能把她压得太过彻底,“那就封她为常在,赐封号‘佳’。”
佳常在,假常在。元琛自己都不由得笑了出来。
李弥也听出了元琛的言外之意,笑着点了点头,“那住所是迁到哪个主位娘娘的宫里?”
元国有规定,嫔位以下的后妃是不可以一人独居一宫,但是现在宫里的高位娘娘,那个都不是好相与的。
元琛轻轻的敲了几下书案,“青柳现在是被安置在未央宫?”
李弥点了点头,未央宫是没有位分的秀女居住的地方,在大选之后,封赏的圣旨下来之前,被选中的秀女都要住在未央宫,等到位分下来了,才可以搬出来。
在庄太后和元琛提过这件事之后,青柳就被送到了未央宫。
“那就让她在那住着吧。”元琛迅速的下了决定,“朕记得以前是有未侍寝的秀女不得搬出未央宫的规矩?”
李弥应和道,“确实如此。”
元国的开国皇帝确实为了防止帝王沉溺美色立下过这个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