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都市娱乐 大宋女医

第二百四十六章 难民

大宋女医 一弯浅笑 4262 2025-10-08 19:29

  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遇鬼事件结束后,人们再也没靠近过老兵们藏身的那座山。

  就连从那里路过,都成群结伴,胆战心惊的。

  回春,药厂很快就正式开业了,那些难民接受了唐紫萱和制药作坊先前那些工人的培训,已经正式上工。

  苏荷原以为这样一来,回春堂这里施粥就可以减轻些负担。

  那些在药厂里上工的工人,赚的工钱就可以养活一家人,所以相当于是帮助一个,就帮助了一家。

  可是前几天还好,每日熬一锅粥就够分了。

  到了第五六日的时候,难民突然又增多了。

  大批难民扶老携幼,涨潮似的涌向清风镇。

  这让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原本苏荷还以为,他们是听说清风镇这里有吃饭的地方,还有能做工挣钱的地方。

  这才朝这里聚集的。

  可是拦了个牙齿都脱落的差不多的老妪,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根本就不是从黄河边上过来的。

  是躲避方十三和朝廷的部队战乱,这才一路向北逃到了这里。

  看着这些像是受惊的兽潮般的难民,漫无目的的四处逃串。

  苏荷深深叹了口气,他们果然还是打起来了。

  看来方十三的伤和颜监察这边的人恢复的都不错。

  作为一个医生,苏荷倒是第一次希望他们的病永远不要好,这样就能让百姓们少受些罪。

  苏荷给了那老妪些吃的东西。

  老妪心里感动,坐在街边看着朝祥符县逃串的难民,老泪纵横跟苏荷说道“好人啊,你是不知道,这一路上饿死的,病死的,到处都是死人。

  我老太婆能熬到这里,实在是命大。

  家里好几口人都死在了路上,连尸首都没埋,就那么在太阳下暴露着。

  一路上的树皮,草根,都被大伙挖净了……”

  天气干旱,原本草木就生长的不好,苏荷脑子里都能想象出是个什么景象。

  应该比自己回来的时候糟糕千百倍。

  想着老妪说的,路边都是死尸,再加上天气炎热。

  再加上水灾之后必有疫情,苏荷身上激灵灵打了个冷战。

  难民四处逃串,若是真的有疫情,这时候医疗条件低下,救治成问题不说。

  就连防控都防控不了。

  苏荷回到回春堂里,琢磨了几个有可能会大面积爆发的疫病,然后针对这些疫病,拟了几个方子。

  再把药厂里的一部分工人分拨出来,让他们专门制造这种治疗时疫的药物。

  如果疫病没有像自己想象的流行起来,那这些药以后就慢慢卖,若是真的流行起来了,也不至于措手不及。

  接下来的几日,再熬粥时,苏荷就往那米里加了点料,是预防传染病的板蓝根之类药材。

  由于过路的难民太多,秦掌柜以前买的米很快就用完了。

  秦掌柜和乐果再去祥符县的米店,却是空手而归。

  回来以后,乐果还气愤的骂那些无良商家“都是些为了赚钱黑了良心的,难怪这些商人的地位都不高。

  是他们的心太黑了!”

  苏荷知道越是这种难民多的时候,粮食涨价越厉害。

  一些不良商家囤积居奇想发一笔难民财,谁也没办法,除非朝廷能下令管制他们,否则人家就不卖,你们能咋地?

  “祥符县里难民一定很多吧?”苏荷问乐果。

  “多,到处都是!就这还有大批难民往那边涌。

  我们回来的时候县令大人已经让那些小吏去街上驱赶了,结果差点起了冲突,吓得我和秦掌柜赶紧跑了出来。”

  “唉,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这才刚刚过了几年太平日子,没想到又要有人逃荒去了。”秦掌柜皱着眉哀叹。

  回春堂的米没有了,出去采买的人也没买到,可是那些增大的饥民队伍,却仍旧守在回春堂门口。

  把回春堂围的水泄不通。

  清风镇上只有这么一家好心的掌柜,在这里若是吃不到一口救命的饭,那别家想都不要想了。

  饥民们脸色蜡黄,一个个瘦的像是恶鬼投胎。

  有的等着等着,一头栽倒在地上,就再也起不来了。

  他们若是死在路边,死在别处,苏荷和秦掌柜看不见也就算了。

  可是如今,那些可怜的人就死在家门口,他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苏荷手里还有些钱,是冯大送过来的,可是手里掐着钱,却不一定能买到米,这事很是愁人。

  “大家伙不要急,我现在就去趟祥符县,找找县令大人,我曾经救过他的娘子,就不信这个忙他不帮我!”苏荷怕自己不在的时候,饥民闹事。

  先给了他们一个交代。

  然后她租了头毛驴,一路赶奔祥符县。

  第一次去祥符县的时候,还是带着乐果的,这次却不行了。

  药厂那边缺人,药堂这边收药材也要缺人。

  安抚这些饥民,还离不开人。

  苏荷只好一个人上路。

  一路上三三两两的全是逃难的人。

  路边有的死人已经被晒成木乃伊,张着大嘴,全身皮肉脱水干巴巴的躺在那里,连乌鸦都不稀罕去啄了。

  它们吃的是新死的新鲜的人肉。

  还有一群群肥硕的老鼠,见了人吱吱叫,连躲都不带躲的。

  苏荷看见一个**岁孩子不知从哪里拿了半块玉米饼子,也许是手上无力,饼子掉在了地上。

  那老鼠跑过去就抢着咬了几口。

  孩子把老鼠赶跑,捡起饼子就吃。

  苏荷吓了一跳,走过去拦住他道“***,这饼子被老鼠啃了,你在吃会得病的。”

  那孩子的小细脖子支着个大大的脑袋,很不乐意的看着苏荷道“姐姐,不吃不就饿死了?

  都要饿死的人,还管什么病不病的?”

  说着怕苏荷抢似的,三口两口把那块饼子塞到嘴里。

  然后噎的直伸脖子。

  苏荷看了他一会儿,把自己带的水葫芦递到他手上。

  站起来想起后世的那些饭店酒店,剩饭剩菜全都倒掉了,那些人肯定是没尝到过挨饿的滋味。

  一路走过去,苏荷几次泪水遮眼,可是又无能为力。

  在清风镇不出来,还以为难民不过是从老家躲避战乱和水灾,出来找个能吃饭的地方。

  可是出来才发现,他们即使逃出来,想要活下去也是很难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