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管天气再怎么样,生活还是要继续的。秋菊最近在忙工厂的事,受灾情的影响,文掌柜那边的销量有所下降,工厂也不好制造那么多存货,所以最近秋菊抽出大部分男丁,跟着赵泽后面学些拳脚功夫,以防万一有个突发的事。
秋菊爹娘则忙着石栓去州府参加乡试的事,这次的乡试程朗和石栓都要参加,算是一家两个人都参加,大家心里都期待两人都有好成绩。
程朗中夏收后就从官学回了本县,来秋菊家拜访时,顺便就被佟掌柜顺走了,不过,这次因与春兰请了期,按风俗婚前俩人不能见面,所以他每天来,只能与石栓乖乖待在书房听佟掌柜的聆训,春兰也躲在后院屋里绣嫁妆,只偶而她出门去锦绣堂办事,程朗才能从书房的窗子看见她匆匆上车的背影。
很快八月到了,秋菊家与程家在本县在路口送了俩人往州府而去,这次秋菊爹和程老爷都一起去,并带了大批的下人。秋菊看了下程家,足有男女加起来足有四十人,而自家也由他爹带队,带了十五个孔武有力的工人,这样差不多就有了六十多人。再加上其他本县要一起去乡试的学子及家人,足有二百多人的队伍,心里放心不少。
与程夫人分别后,秋菊一家就回了家,奶奶在回去的车上与秋菊娘说道:“石柱娘,佟夫子还要住在家里吗?”爷爷和奶奶自被接来县里后,一直未回去,前期是因流民,后来则是石栓要考试,爷爷想着县城消息方便些,决定住到石栓考完试再回去。
“应该吧!看他老人家的心情,我们是非常希望他能长住下来的”,秋菊娘答道。
“这样啊,前段时间因石栓要专心考试,所以我也就没提,现在石栓既去了州府,你看能不能让他给石林上上课?你不知道,石林那孩子自从府试没中后,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里,轻易不出门,什么都不关心,看得人心里真是着急啊!”奶奶即忧虑又期盼的说道。
“娘,这事不是我不帮忙,而是佟夫子他老人家不是我们家请的先生,他想给什么人上课,收什么样的徒弟真不是我们能左右的!”秋菊娘无奈的道。
“你就去说说看,不试试怎么知道他不愿意收石林呢?我看那个程公子,他后来不也带着一起上课嘛!”奶奶继续说道。
秋菊娘看着固执的老人,知道现在说不通,所以只好沉默不回答,奶奶看秋菊娘这样子,生了气,脸也扭到一边。秋菊三姐妹也在车上,看着这一幕,不过三人都没上前去调节这个气氛。
回家后,奶奶的后续动作来了,她直接跟爷爷吵吵,说很久没见大伯二伯两家人,想请他们来县里吃餐饭见见面。
爷爷被吵得没办法,只好跟秋菊娘说让她安排人接大伯和二伯两家人来吃餐饭,秋菊娘知道奶奶这是不死心呢!只好第二天一早派了下人赶着马车跑了趟老宅和镇上,接了两家人来家吃餐饭。秋菊看不过眼,跑去跟佟掌柜嘀咕了一番,佟掌柜轻拍她两下,但还是摸着胡子背着手带着小伙计出门去了。奶奶见到大伯和二伯两家人后,脸上笑成一朵花,坐在主坐上不时让丫头们上茶上点心。
“这个糕不错,我牙口这几年不太好,也能吃得动,就是太甜了些,石林娘和大富娘,你们都吃呀!”,秋菊奶奶拿起一块松糕招呼大家吃。
“还是娘福气好,这糕点呀在镇上要卖七八十文一斤呢,平时不是逢年过节我都不舍得买来吃”,二伯娘开始捧起婆婆。
“家里厨下的人就会做,等下午你们走时,让石柱娘给你们带些回去,存着给孩子们吃”,奶奶笑眯着眼道。
“还是娘心疼大富和梨花”,二伯娘也笑眯眼。秋菊娘坐那儿笑容淡淡的,并未起身吩咐下去。
“对了,石林娘,石林在家最近都在房里读书吗”奶奶问着大伯娘。
“在读呢,这孩子一吃完饭就钻到房里不出来,说要用功读书,这不今儿还是我死拉着才来的”,大伯娘放下一直没吃的糕点回道。并用手拐了拐坐在她身边的石林,石林低着头没理她娘。
“石林就是用功,明年再参加府试,说不定就能过。对了,平日教石栓的夫子今天正好在家,石栓不在他也闲着没事干,要不今儿就请他帮忙给石林看看文章什么的,也好过让石林在这儿陪我们干坐着”,奶奶说完,看了眼秋菊娘,见其端坐不动,屋内的丫头也没一个去请人的,只好又开口道:“石柱娘,还不快让人去请夫子过来”。
“奶奶,您要请佟夫子吗?我刚在院门前碰到他老人家,他说是要出门会友,然后就出门去啦”,秋菊从门外走进屋子回道。
“啊?怎就出门了,他要出门都不提前跟我们打声招呼的,这人也太没礼了!”奶奶听了秋菊的话,面色一沉生气道。
“佟夫子可不是咱家请的夫子,我家可没出一分钱的束脩给他老人家,他教二哥完全是自己愿意教,可不是咱们出钱请他教的,所以他出不出门,何时出门还真的可以不跟我们打招呼”,秋菊大声说道。
“好啦!佟夫子即使是三全家请的夫子,咱也不能限制人家什么时候出门,都别乱嚷嚷。夏荷,厨下的饭食可好了,如果好了我们就先到饭厅开饭吧”,爷爷打断还要说话的奶奶,站起身往门外对面的饭厅走去。
“你个老头子,话都还没说两句呢,就让我们去吃饭,这么早还没到午时,吃的是哪门子饭”,奶奶瞪着前面走的爷爷,小声嘀咕着。
秋菊娘让丫头去催下厨房尽快上菜,然后才起身也去了饭厅。不一会饭菜就上齐了。二伯娘一边吃一边赞秋菊家伙食好,这灾年还有鸡鸭鱼肉吃,哪像他们一家,已是几个月不食肉味了。大富吃得满口流油,石林本坐着不愿吃了,最后也经不过身边大富碗里香味诱惑,连吃了两大碗饭。
秋菊娘听了二伯娘的话,则是一直没接话,若是往常定会让下人准备些给他们两家带些肉回去的。这些肉都是庄上养的那些家禽,因实在是照顾不上它们,秋菊爹做主就各种都杀了一半卖掉,同时自家也留下一些肉来吃,还有一半看能不能养到过年了。
饭桌上除了奶奶喋喋不休的与二伯娘说话,其他都沉默较多,饭很快也吃完了。转到客厅又喝了会茶,石林就提出要家去,大伯和大伯娘也只好跟着一起走了,二伯见大哥一家要走只好也提出要回去。这样不一会赵泽又带着几个人赶着两辆马车送两家人回家。只不过这是第一次,秋菊娘没安排给两家人带东西回去,秋菊三姐妹也没提。爷爷看着远去的两辆马车,冲奶奶一瞪眼,甩着袖子背着双手就回了屋。奶奶冲爷爷的背影哼了声,给秋菊娘翻个眼也紧跟着回了屋。秋菊娘伸手在衣袖上轻弹几下,招呼秋菊三姐妹一起进了院子。
日子不紧不慢的过着,等待的日子说难熬也过得快,这不中秋就到了,因爷奶今年在秋菊家过,所以大伯和二伯两家人都来秋菊家给老人送节礼。大伯和大伯娘给两位老人一人一身的新单衣,刚好这个天气可以穿。二伯和二伯娘则是两包点心一坛酒,二伯娘说肉现在市面不好买,她今儿天不亮就去排队,都没买上,只好多买了一包上好的点心送来。秋菊奶奶嘀嘀咕咕的,知她平时为人,说了也白搭,只好让丫头将东西拿到她住的屋里去。启银小说.qiyinxs.
中午全家在一起吃了饭,饭桌上二伯娘看着虽精致但无一荤腥的菜色,脸色有些难看,大富更是大着嘴巴说道:“怎么一点肉都没啊,今天早上我特意空着肚子来的,想着能在三婶娘家将肉吃饱呢”。大富的话让二伯有些尴尬,忙让他闭嘴。奶奶也有些尴尬,自从上次她请了大儿子和二儿子来家后,秋菊家的饭桌上开始一点肉腥都不见了,她也好多天没见着肉了。有天忍不住直接问秋菊娘,秋菊娘回说这两年是灾年,现在市面上别说肉,连粮食都买不着,再说这天气到现在一滴雨都没下,看样子今年的秋粮是收不上来了,更要节省些。这不,咱们就全都吃些素食吧,正好还可以清清肠胃下下火。
秋菊一家对肉食倒时没什么执念,再说还有鸡蛋这些,吃些平常的菜色也还好,而小六仔还有羊奶这些,所以他的营养也能保证。这会儿听了大富的话,秋菊三姐妹都没说话,只是在爷爷说开动后,拿了筷子吃起来。大富嘟着嘴有些不情愿,扒了两口饭就说他吃饱了。秋菊娘没像往常那样让人上点心哄他,只坐那儿规规距距的吃饭,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秋菊爹忙活跃气氛,给自家老爹敬酒起来,三兄弟轮番上阵,给爹娘敬酒,一餐饭很快就吃完散场。秋菊娘上丫头们上好茶,坐下陪大家说话。二伯娘摸摸肚子,似乎有些没吃饱,拿了块小几上的点心说道:“这灾年也不知什么时候能过去,唉,看样子这秋收是一点都收不上来了,老天真是不给人活路”。
“我们江北算不错了,听说江南那边从去年秋天开始就颗粒无收,哀鸿遍野,所以咱们这儿流民才这么多的”,秋菊娘喝口茶有些忧心道。
“今年要不是咱们县令是个青天大老爷,怕是连夏收都保不住,现在有了夏收的粮,最起码能坚持到明年春后,希望明年春天老天能开开恩,让咱们将春稻顺利下田”,秋菊奶奶也有些感慨,说完还学着二伯娘拿了块点心吃。自从桌上的晖菜没有后,只能吃些甜食打发肚子了。
大家聊些灾情和乡里的八卦后,也就提出各回各家。因程朗也去州府院试,所以今年的中秋程府只是派人送了节礼过来,节礼也重,特别是给春兰的,更是一整套的蓝宝石的首饰,并没有因请过期而有所怠慢。春兰这些年得的礼,秋菊娘全部都交给她自己保管,并列在了嫁妆单子上,今儿等人一走,趁着空闲,又招了秋菊一起核对单子,清点物品,总怕漏了什么。秋菊跟着她娘清点好,才将单子放好对她娘说道:“娘,大姐是嫁到本县,估计以后回家的机会也多,见面也多,真要少什么,到时我们再给她送去就行”。
秋菊娘一边收着单子,一边叹道:“小时盼着你们长大,现在长大后你们又要嫁到别人家,人说养女儿不划算,可不就是这样嘛!”
“您啦,还有三个儿子呢,这会儿感叹这个,到您娶三个媳妇进门就没这个感叹了”,秋菊笑她娘。
“小丫头,你懂什么,不管你们嫁去哪儿,总是都不在爹娘身边了,有什么事也是自己抗着,爹娘不能帮你们,所以心里难受呢”,秋菊娘轻拍两下秋菊道。
“知道,知道,娘这是心疼我们呢!”,秋菊忙坐到她娘身边腻歪她娘说道。
秋菊一家正等着石栓的消息时,突然这天就有下人来报,说是有一帮人在门外找夫人,说是夫人的外家。秋菊娘一听,刷地从站了起来,直往门外跑去。秋菊三姐妹闻声也是放下手中的事,忙跟在后面跑向大门边。
大门外,秋菊外公外婆带着家人还有温言一家人总有二十来人正站在门口,秋菊娘忙一把上去拉着她娘的手说道:“娘,我好担心你们,你们可算是来了!”。
原来秋菊看她娘总是愁眉不展,心里应是担忧外婆一家,所以夏收后就写信与州府的秦公子,说了外家的情况与具体的地址,问他是否有门路能打听下那边的情况。
秦公子很快就发了回信,说他正好有一二旧友家在那里,去年那边的灾情还算好,但从今年春开始那边就一点雨都没下,但因不是重灾区,所以官府一时也顾不上那儿,他已写信去旧友处,让其帮忙打听下秋菊外婆家的情况。秋菊接了信后赶上文掌柜来,她又托了文掌柜一封信与秦公子,希望秦公子那边接信后,帮忙打听下可有门路将外婆一家接来此处?因那边是灾区,官府为了防止流民四散,已是封了路。随信有一封她娘手书的家信和三百两的银票,这是请人帮忙的费用。
秦公子接到信后,立马给秋菊办起这事来,并让人专程送回了秋菊给的银票,只带了一句“静侯佳音”。
这会儿看着外婆家和温言两家人,秋菊也是挺感慨,没想到秦公子办事如此得力,竟是这么快就将这么多人从灾区带出来,并送来自家。秋菊娘重重打赏了送外婆她们来的秦公子店里的几个伙计,然后才扶着自家娘的手,带着娘家一家人进屋。在一通梳洗忙乱后,一家人才好好坐下说话。
秋菊爷爷与秋菊外公本是旧识,虽两人多年未见,这会儿坐在一起又是亲家的身份,不由都有些感慨。不同与秋菊爷爷与外公,秋菊奶奶与外婆还是第一次见,俩人假惺惺互相客套,不是你说这些年多亏亲家母照顾她女儿,才能让自家孩子过上好日子,就是那个说哪里里,亲家母家气了,石柱娘本就是勤快能干孝顺的姑娘,给我们家又生了几个争气的孙子,这个媳妇最是得我心的。两个的话让陪坐的秋菊心里都笑翻了,看着奶奶与外婆你来我往,嗯,看来还是同龄人有话说。温言和其夫人坐在那儿不说话,温夫人是个温柔沉静的女子,虽是东府人,但却颇有江南女子的温婉秀美,看到秋菊打量她,就朝她微微一笑,好像开在山谷中的茉莉花般清香优雅。秋菊也朝她一笑,心想看到这样的温夫人,她爹估计会放心些了。
外婆一家说了自家遭遇,原来江府去年的灾情还算好,大家秋收虽欠些但基本温饱不成问题,因江府是产粮大户,所以去年秋收后,有很多商人就从本地收粮,然后高价卖至受灾最重的广府与湖府,这样导致今年春上江府一点雨没下后,江府本地人开始无粮可吃。朝庭虽有赈灾,但杯水车薪根本不管用。外婆一家虽有存粮,可在渐渐乱开的环境中也不敢放开肚子吃,这不才个个有些面黄肌瘦。夏收是颗料无收的,一家人的存粮也早吃完,过起了每天去镇上排队领些稀粥的日子,道路早就被官府封住,防止灾民四散,正不知如何是好一家饿得等死时,秦公子所托之人就找上门,说是受托于秋菊一家,带他们过江去北地。外婆一家本还有些怀疑,直到这人拿出秋菊娘的书信才相信,跟着那人再带上温言一家一起来到这儿。那家人应是有些权势之人,过关过卡都没让外婆和温言两家人露过面就顺利来到州府。到州府后,秦公子又安排下面的伙计送他们到秋菊家。
听完外婆一家的遭遇,秋菊庆幸不已,还好自己早早托秦公子帮忙,否则外婆一家还不知要受什么罪,特别是外婆家有四个小娃娃及温家的两个孩子,如果真发生什么事,第一个要受罪的就是娃娃们。
赵泽是借了温夫人娘家远房侄子的身份来到秋菊家的,所以这会儿秋菊娘忙让他上前拜见过温言夫妇。这是温言夫妇第一次见到赵泽,温言也早已与夫人言明过赵泽的身世,温夫人闻后也是感叹其身世可怜,所以这会儿温夫人看赵泽就带着怜爱之情。在赵泽要跪下行礼磕头时,忙扶起他道:“不用行此大礼,帮你只是我们举手之劳,我那侄儿没福,在世上走过短短一段,现你能他的身份好好活下去,对我也是一种安慰!”
赵泽闻听温夫人这翻言语,更是抽身深深给温言夫妇磕了个头,方才起身。自此,温夫人待赵泽就如同自家亲侄儿一般,时不时做件衣衫,置办些鞋袜等物于他。
下面有丫头来报,说是屋子已是布置好,可以入住了。秋菊娘忙带着娘家一家人去安排好的房间,秋菊看到奶奶在外婆离开后,端起一大杯水猛灌一气,放下杯子擦擦嘴嘀咕道:“可是渴着了,唉,明儿我还是家去吧!”
这边秋菊外婆全家在秋菊家安顿下来,秋菊外公外婆一间,大舅夫妇带着两个儿子一间,小舅夫妇带着儿女一间,温言夫妇带着两个儿女一间,加上秋菊一家和爷爷奶奶及佟掌柜,竟是将秋菊家十二间大厢房住个满满当当。第二天温言就提出要在外租房,秋菊爹娘执意挽留,但温言坚持说道:“看这灾情也不是一两日就能结束的,能从灾区出来,贵府已是出过大力,现既要长住一段时间,我们在外租房更为便利些”。见温言夫妇坚持,无法只好就近给他们一家找了一处小宅子租住下来。秋菊爹还送了温言一家够吃半年多的粮食,秋菊娘平时也是家里有好吃的尽量都给温言一家送去,而温夫人如有做家乡的美食也会送些给秋菊家尝鲜,一来二往,秋菊娘与温夫人反而亲近起来。俩人性情都是温婉之人,秋菊娘行事周全,温夫人细心,这样的俩人凑在一起反而有很多话说。
人多就热闹,吃饭开餐就要分男女两桌才能坐下,人一多注意力就容易分散,这不关注点就不在石栓身上。家里多了金宝银宝牛宝加一个小妞妞,还有一个跟在三人后面乱跑的六仔,那个热闹劲,让人头都大几圈。不是你抢我的东西在打架,就是金宝带着一帮子在爬树,要不就是祸害后花园那些好不容易才救下来的花。秋菊看着园子内陪受摧残的花儿们,狠下心给赵泽安排一个艰巨的任务,教孩子们练武!
赵泽对秋菊的话那从来都是言听计从的,这不五个小家伙在前院一字排开,双手放在腰间神严肃的在那儿蹬马步。本来孩子们还不想跟着赵泽练武,在赵泽当着他们的面耍了一趟棍法和掌法后,三个宝眼都亮成小灯笼。现在是赵泽让干啥就干啥,一点折扣都不打。小妞妞和六仔也跟着后面哥哥们后面有样学样,全家看着终于安静会的家,都松了一口气,可算是有人能制住他们。
只是苦了赵泽,这不秋菊看着整天被娃娃们缠住的赵泽,心里那是一万个同情,别看赵泽脸上的表情万年不变,但对小娃娃们却从没大声吼过,非常有耐心。
外婆和温言两家人能顺利到达秋菊家,秦公子功劳是最大的。为这,秋菊特地修书一封,感谢他的帮忙,随信还有几样礼物,一件秋菊娘自己亲手制作的书生袍,一个秋菊亲自动手的书袋,书生袍和书袋上的刺绣是春兰动手绣的。知道秦公子也不缺这些,但这是自家人的谢意,这些都托来提货的伙计带回州府给秦公子。
秦公子很快就回了一封信给秋菊,感谢她家人的费心,礼物他很欢喜等,信中还透露一个重大的消息,说是因灾情蔓延,朝廷决定明年的春闺推迟到明年夏收后。秋菊一家看后,一算时间,这样石柱应可以从西府回转至自家,还可住上几月。秋菊又修书一封感谢秦公子的消息等,俩人书信往来,日渐频繁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