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苏府的大公子在这个多事之际在雨夜里回来的悄无声息,本就充满阴翳的局面,变得更加难以莫测。
下了一夜大雨后的姑苏,空气都变得清新起来,再加上阵阵微风,街上的百姓各个神采奕奕。
苏嬷嬷今日来酒楼的时辰要比以往晚了两个时辰,跟着苏嬷嬷一起过来的,还有昨天回家的苏琛和苏均。
苏家兄妹从小到大没见过几次,苏琛住的院子和苏灵的院子隔了半大个府邸。
到了十岁,苏琛和苏均就被师父带去京城,这十年间,苏琛只在第三年回来过一次,如今兄妹相见,竟是不相识。
“你就是灵妹吧,我是你大哥苏琛。”
苏琛今日穿了一件深蓝色长袍,上面的银色暗纹在阳光下随着动作而显现。
苏灵对苏琛的印象不多,只知道他八岁的时候被人绑了,被一个江湖侠客救下,当时侠客收了苏琛当徒弟,又不知那人用什么方法竟让苏明同意让他带着只有十岁的苏琛和苏均去了京城。
但今天一看,苏琛在京城的日子看来过得还不错,十年的时间,当初的孩子已经长成了翩翩公子,气质也丝毫不逊名门望族中出来的贵公子。
“原来是大哥,十年不见都不敢相认了。”
苏灵对于他这个大哥没有什么感觉,毕竟从小欺负她的只有苏辛,偶尔和他这个大哥接触,每一次都会被张氏训斥,接着就是对她的辱骂。
有一段时间里,苏灵都把苏琛当成扫把星,避着让着,就是生怕和他再有接触,又会被张氏责骂。
短短一秒钟时间,尘封在过去的记忆在满是灰土的角落翻出来,呛了她的心。
“我听父亲你开了一家酒楼,今天特意过来看看。如今这个世道,男子都未必能撑起一家店,你一个女子能做到如此,实属不易。”苏琛的口气平淡,像一个普通人家的哥哥和自家小妹闲聊那般。
不过苏灵没有兴趣去追寻什么亲情,她已经和苏家没有任何关系,苏琛这次来的目的也和她没关系。
“大哥难得回来一次,不在家陪着父母倒是来我这小店,倒是让我受宠若惊了。”苏灵对苏琛的态度不冷不淡。
苏琛不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自然听的出来苏灵话里的冷漠。
“苏嬷嬷,你和灵妹先谈正事,许久没有回来,我在附近转转。”苏琛说道。
“大人轻便。”苏嬷嬷微微点头,算是客气。
等苏琛走后,苏嬷嬷说道:“今日宫里把嫁衣送过来了,郡主你先试试。”
说着,苏嬷嬷身后跟来的另一个嬷嬷走了过来,手里的木托上盖着一张红色的帘子。
“五姐姐的嫁衣可合身?”
苏灵不着急自己试嫁衣。
苏嬷嬷点头:“乡君的嫁衣正合适,各方面都准备齐全,就等着完婚了。”
回到房间,苏嬷嬷命人烧了热水,苏灵焚香沐浴后,换上了嫁衣。九桃小说.9txs.
宫里尚衣局宫女一针一线秀出来的嫁衣,不是什么人都能穿上的,就是真的是亲王所出的郡主都未必能穿上一次,看来为了王家,皇上还真是费了不少心思。
红色的嫁衣上绣着金丝,金黄色的穗子垂在胸前,每一个细节都被处理的尽善尽美。
“郡主样貌出众,穿上这嫁衣怕是这姑苏城最漂亮的新娘了。”
苏灵看着镜子里的镜子,红色的嫁衣穿在身上,这一刻她才真正的觉得自己就要嫁人了。
从此这个世界上,她不再是孤独一人,她有了一个爱她的人,还会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
婚期将近,如今嫁衣也到了,苏灵恨不得完婚的日子早早到来。
苏琛回来的时候,苏灵已经换回自己的衣服。
名贵的嫁衣被放置在苏灵的卧室里,直到大喜之日才能穿上一次。
“今日可能是老身最后一次过来,大喜之日的前一天会有别的嬷嬷过来帮着郡主处理婚事,郡主莫怪。”苏嬷嬷说道。
苏灵知道苏嬷嬷这么安排是为了苏玉,她也没有任何意见。
“苏嬷嬷放心吧,等日后回京城,若嬷嬷得空我会去找嬷嬷叙叙旧的,到时候嬷嬷可不要嫌我麻烦才是。”
苏琛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两个人的谈话,看着苏灵不卑不亢的样子,口齿伶俐头脑清晰,心里对她多了几分赞许。
见二人说完话,苏琛这才说道:“灵妹,你快要嫁人了,不如今晚回家一聚,我听母亲说你已经有一年没有回家了。”
苏灵脸上的和善一扫而光,嘴里一挑:“我就不回去了,大哥这次回来张氏已经很高兴,我就不回去扫他们的兴致了。”
苏琛听到苏灵称呼张氏的用词,眉头微蹙,还不等他说话,他身后的苏均已经开口:“六妹你怎么能这么称呼母亲,她就算不是你的亲生母亲也是你的嫡母,这么多年把你拉扯大,你怎么能不尊重她!”
苏灵的视线扫向苏均,和她同样是庶出,只不过他的生母是张氏的庶出妹妹,所以在他母亲病逝后,张氏将他接过去当亲儿子抚养长大,在九岁那年和苏琛一起跟着师父去了京城。
收回视线,苏灵目光一寒:“阿七,送客!”
下了逐客令,苏灵转身上楼,不再看楼下的几人。
苏均面色难堪,倒是苏琛面色泰然,仿佛被人赶的不是他。
苏嬷嬷不清楚苏家的事情,但是经过几日的相处,她更偏向于苏灵,可嫡庶之分向来有之,她的偏向也只能多几份可怜和同情。
苏琛让苏嬷嬷先行,他和苏均跟在后面。
苏家兄弟和苏嬷嬷分别两辆马车,苏均一上车就开始对苏琛抱怨起来:“大哥,你看六妹那是什么态度,我看她开了一家酒楼觉得自己有能耐了,枉费苏家把她养大,如今看来,养出一只白眼狼!”
苏琛听了苏均的话,别有深意的看向苏均:“内宅多事,难免有摩擦的地方,造成亲人不和。”
“更何况连日夜培养的儿子都有可能在背后插上一刀,更别说内宅那些腌臜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