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人在景德镇造谣生事,污蔑我们琉璃厂即将面临倒闭,来我们这里做事,是拿不到工钱的,卑职在那里呆了几日,一个人都没招到,整个镇子都是关于我们的流言蜚语!”
苏灵的脸色立刻沉了下去,思忖道:“这是有人故意跟我们作对!”
寒天愤愤:“一定是天下第一琉璃厂的人,除了他们卑职真想不出第二个人!”
提及琉璃厂,就想到了穆玖霜,想起穆玖霜,就想到了其有可能是苏霜的猜测。苏灵头疼的捏了捏眉心。
这时,寒天迟疑道:“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苏灵抬头看他。
寒天愁眉苦脸道:“有两家签的订货契约马上就到了交货日期,可是照如今的情形我们拿不出货来,按照契约上所书,不能按时交货就要赔偿订单架的两倍银子!“
苏灵道:“赔,该赔多少银子就赔多少银子!”
寒天微垂着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苏灵有些不耐:“还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你就一并说了吧!我承受的住!”
寒天看了看她道:“其他没到交货日期的客商不知道从何处听到的消息,知道了我们琉璃厂现在的处境,都陆续赶到了安平镇要求毁约退款。”
苏灵诧异:“这离给他们交货的日期不是还有大半年吗?他们这么急是做什么?”
寒天道:“琉璃是个稀缺物件儿,十天半个月才能做出一批来,而且这其中还不敢保证都是质量过关的,因此价格卖的高,利润也很可观,他们认为比起在我们这里没有实底的等着,不如改跟天下第一琉璃厂签。”
苏灵忿忿:“又是天下第一琉璃厂!”
寒天亦是一口气憋在心中:“少夫人,这个天下第一琉璃厂委实可恶,咱不能就这么轻易的放过他们!”
闻言,苏灵又想起了穆玖霜,心里顿时一团乱麻,不愿再想,转而问道:“到交货日期的两个客商的银子付了吗?”
寒天道:“付了!”
苏灵点点头:“现在琉璃厂的账上还有多少银子?”
寒天如实道:“除掉赔付两位客商的银子,我们只剩下三万两,按照我们签订的契约,任何一方如果中途无故毁约的话,就要赔偿一半银子!这因此这三万两银子我们完全可以跟他们解约。”
小诗惊讶:“赔钱也要解约?”
苏灵平静道:“琉璃稀缺,物件儿漂亮,利润可观,在大明尚未打开局面,如果能早些拿到琉璃去市场上卖,赚到的可比赔的这些钱多出三倍不止,如果换做我,我也会这么做!”
寒天道:“他们现在都在安平镇的一家客栈等着,伙计只好去通知属下,属下也只能火急火燎的往回赶,来通知少夫人!”
苏灵伸出一只手,阻止他再说下去,同时道:“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寒天噤了声。
片刻后,苏灵朝寒天道:”账上的银子你就按照契约上的条款还给那些客商,只剩剩下的银子,你就给他们打个欠条,等我们情况好些了就把剩下的银子还上!“
寒天一惊:“少夫人,是他们毁约在先,我们应该扣下他们一半的订银,为什么要全部还给他们!”
苏灵解释给他听:“此事毕竟是我们琉璃厂出事在先,这半年内能不能让琉璃厂重新步入正轨,我也不敢保证,他们想毁约也是情有可原,把银子如数奉还,日后再与我们合作时,他们才能心无顾虑!”
寒天道:“一旦跟我们解了契约,他们很快就会跟天下第一琉璃厂签,他们还会跟我们合作吗?”
苏灵乐观的微笑:“能,为什么不能?现在我们是遇到了难题,可是不代表我们一直如此,天下第一琉璃厂说到底也不过是仿冒我的成果,就像京都里那些仿冒的酒楼,胭脂铺,成衣铺一样,如果我比他们做的更好,那些客商又有什么理由不回来跟我们合作!”
寒天郁结的心情闻言霎时缓和了许多:“少夫人,心量宏大,属下佩服!”他朝她拱了拱手。
苏灵惨笑:“先别佩服,现在的我们不知银子全无,还欠了这么多的债!得想个法子挣回来!”
寒天奇怪道:“少夫人不是还有酒楼,胭脂铺和成衣铺,用这里的一部分银子填到琉璃厂做周转资金。”
苏灵轻轻咳了一声。
小诗嘀咕道:“这三家铺子其中一家一直处于亏损,根本就没赚银子,一直倚靠着另外两家铺子的银子苦苦支撑着,现在为了赈灾,少夫人又将另外两家的银子给掏空了,别说拿不出银子,就连购买原材料的钱都没有!哪里还顾得上琉璃厂!”
寒天震惊不已,看着苏灵不可置信道:“全··捐了?”
苏灵点了点头。
“那····姑苏的尊平酒楼呢?”刚吐出一个字,寒天忽然觉得自己根本不需要问。
小诗扁着嘴道:“股份折成银子卖给了穆玖霜,银子捐了!”
寒天一噎,大惑不解:“少夫人,天灾人祸时常有,你怎么把自己的财产全给捐出去了?”
苏灵转身在椅子上缓缓坐下:“那是你不知道锦州城的百姓现在有多惨!”
小诗似是想起了王亦站在募捐台上说的那番话,吃的那些饭,敛了神色,不再说话。
寒天道:“可是锦州发生旱灾也不是你一己之力就可以解决的,少夫人可以多捐一些,可是你何苦因此把自己陷入一个死胡同里!”
苏灵沉声,一字一句道:“易子以啃噬其血骨!”
寒天原本一脸的不可思议和不解,此刻在听到这句话时,神色巨变,怔在原地,眉头狂跳,似是听到了什么异常惊悚又恶心的事。
也的确是惊悚又恶心,令人难以承受。
寒天惊悚的看着她,半响没有回过神来。
苏灵淡淡道:“朝廷赈灾粮发了八十石粮食去锦州赈灾,可是到了锦州却变成了二十万石,二十万石粮食对百万的百姓,如何能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