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听着管事们五花八门的恭维声,杨氏不耐烦的挥挥手示意他们下去,目光落在账簿上,眉皱得几乎能夹死蚊子。
王妈妈笑问道:“夫人为何心情不快?”
杨氏道:“如今景宇与倩儿正是关键时刻,偏生夜逢屋宇漏,这庄子的收成一日比一日差,也不知到时他们娶嫁又该怎么办。”
儿子还好,正等着秋闱,就算要定亲还得等上几月。可女儿出嫁在即,若是不能弄份好的嫁妆,到时女儿也不知如何在安国公府自处。
哎,真是愁人啊。
王妈妈笑道:“夫人却是钻了牛角,此事容易得很。”
杨氏斜视她一眼,心情不好道:“如何容易?你以为倩儿嫁的是何等人家,若是嫁妆少了,说出去都丢人。”
须知国公夫人对倩儿本就不满,若是嫁妆低了,那更是找着了理由刁难了。
王妈妈嘿嘿一笑:“老奴自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夫人您莫不是忘了,您手上还有不少珍品呢。有它们在,大少爷与三小姐的娶嫁都不成问题啦。”
“什么珍品,我……”杨氏话还没说完,就回过味了,迟疑道:“你说的是大嫂留下的那些嫁妆?”
王妈妈点点头:“就是那些。”
大夫人柳氏是老宁国公最喜爱的女儿。当时出嫁,可谓是十里红妆,比之公主也不差了,里面任何一件陪嫁都是珍品,价值颇为不菲。
一想到当年杨氏就恨得牙痒痒。
本来她的嫁妆也不菲,可好巧不巧与柳氏是前后脚嫁过来的,相隔不到三个月,于是她彻底被比成渣渣了,府中看热闹的人多了去。
如今天大的好机会摆在眼前,是做还是不做呢?
杨氏挣扎片刻,摇头道:“罢了。这些东西等二丫头出嫁后得给她做嫁妆的,但凡少得太多了,闹出去我都没脸。”
二丫头那个嘴巴刁钻的,若是被她知晓这事,指不定怎么闹呢。
且若是闹得太严重了,影响到了一双儿女,那可划不来,倒不如另想办法,等二丫头出嫁就将她彻底撕出去。
嗯,还是安全为上。
王妈妈道:“那好办,夫人只要在其中动动手脚就好,将好的换成次一等的,或是将数量减上一减,这样定然没有人会发现。”
杨氏眼眸微闪,貌似在迟疑。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只要数量够了,到时再坚持就是这个数量,那二丫头就算闹起来,她也不一定会吃亏。
且二丫头如今名声半毁,等她出嫁都是猴年马月了,到时也能给她补上去。
可问题在于老夫人这边,若是老夫人不满怎么办?
王妈妈看穿了杨氏的想法,微微笑道:“夫人可是在担心老夫人?这也好办,只要将这事告诉老夫人就是了。”
杨氏怒道:“这是什么胡话?你让我告诉老夫人,是嫌我还不够倒霉是不是?”
“夫人听老奴说完。”王妈妈忙道:“到时夫人只需说一说三小姐的嫁妆问题便是,若是老夫人有心,便会主动提出这事,若是无心,那咱们在想其他办法也好啊。”
杨氏想了想觉得这个倒是挺有道理的。
这倩儿是嫁入安国公府,若是嫁妆少了,谁面上都不好看,且若是老夫人不愿意动柳氏的嫁妆,那自己填补也是好事一件。
左右都不用她出力。
如此一想,杨氏起身道:“给我换身衣裳,咱们这就带上账簿去找老夫人。”
自打之前接二连三的闹出事情来,司老夫人虽说没将管家权拿走,却是让她有什么事情都得去汇报一句,显然是不相信她了,之前她还不忿,如今却是个好机会。
此次事情,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为了效果好些,杨氏换了身素色的衣裳,就连那些晃眼的首饰也摘了下来,只留着三四个,既不会很素净,却也不会很晃眼。
荣寿堂,司老夫人正在品茶,听碧云说杨氏来了,心中有了底,点头让人进来了。
“儿媳给老夫人请安。”杨氏恭恭敬敬的请安,遂将手上的账簿递过去:“这是今日送来的年例,请您过目。”
司老夫人淡淡应了声:“嗯。”
接过账簿仔细开始看了起来,不到一半便皱了眉头,等全部看完了,这才道:“为何前年的年例少了如此多?”
杨氏将管事的话重复了一遍,又补充一句:“今年着实困难,儿媳便斗胆做主将年例又去了三层。”
司老夫人颔首道:“你做得好,咱们这种人家也不必剥削着那点子年例,少点到时无所谓的。若是无事,你便下去吧。”
杨氏道:“借着这次机会,儿媳斗胆想与老夫人商量些事情。”
司老夫人道:“哦?你想说什么?”
杨氏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说辞,可这个时候依旧有些胆怯,话在嘴里绕了三绕,却还是迟迟说不出来。
眼看着司老夫人不耐了,她这才道:“是这样的,再过些日子就是倩儿出阁的时候了,儿媳有些事想与老夫人商讨一二。”
事关孙女,司老夫人也认真起来:“什么事?”
杨氏道:“老夫人也知晓如今府中困难,倩儿又是出阁在即,这嫁妆儿媳还没弄好,想请老夫人帮帮忙。”
司老夫人双目似箭,眼神如刀的盯着杨氏。
都是宅斗几十年的人了,她那里不知道杨氏的意思,委婉的就是帮帮忙,直白的就是掏私己来给三孙女当嫁妆,还是有去无回的那种。
这是打量着她是个好糊弄的呢。
司老夫人扯出一个冷笑,语气冷淡道:“这都是好几个月前的事情了。怎的,你到现在都还没弄好?怎么不早些来说?”
杨氏讪讪道:“之前儿媳无法为倩儿准备,等有机会了又忙着年关,随后想着感觉准备了,谁知府中却频频发生事故,耽搁了时辰,而且今年庄子的年例更是少了如此多,儿媳一时有些措手不及……”
前一个说的是被关祠堂的事情,后一个则是纯属于找借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