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其他小说 六零年代机修厂

59、059

六零年代机修厂 白静年 14341 2025-10-11 08:49

  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拖拉机运煤,当然没问题。

  卫东带着杜文跟杜思苦去了里头休息室,他去找人装煤了。

  煤厂开拖拉机的师傅姓伍,爱抽烟,回头他去他爸那拿包烟送给师傅就是了。

  过了一会。

  卫东又来了,“杜大哥,要多少斤煤?2吨够不够?”

  他们厂的拖拉机能运两吨。

  一吨是二千斤,两吨就是四千斤。

  杜思苦:“这煤什么价?”

  卫东压着声说,“给你们十块钱一吨,出厂价。”这是一点钱都不赚,还倒贴路费。

  是个实在人。

  杜思苦也压低声音:“我们去纺织厂买毛线,买布料,你们家要不要买一点?”也是便宜价钱。

  大家互利互惠嘛。

  卫东:“这事得问我妈。”

  不知道他妈要不要毛线。

  杜思苦:“你今年冬天不穿新毛衣?不要毛裤?”

  围巾呢,帽子呢?

  “要!”卫东下定决心了,“买一些。”

  他旧毛衣穿了三年了,该换新的了。他自个买毛线,就不信他妈(朱)还能退回去。

  他妈最近这几年抠得厉害,说什么要攒钱给他跟弟弟娶媳妇用。

  除了在吃的上大方一些,用的穿的都小气得很。

  “卫东哥,平常人家一个月用多少斤煤?”杜思苦问。

  “做饭、烧水都要用的,节约点一百斤,大手大脚的用,一百五十斤到二百斤之间吧。”卫东算了一下。

  杜思苦:“两吨有点多,我们就带个一吨吧。”

  一吨,二千斤。

  一人二百斤,十个人就能卖完。

  要是卖不完,托到机修厂去,就不信机修厂不要。

  便宜东西谁不爱?

  出厂价十元一吨,这卖的话肯定要加一点的。

  三人商量了一下。

  最后是杜文拿的主意,一块五一百斤。

  市场价是2块四到2块六。

  “你们在门口等一会,我进去跟伍师傅说,马上就出来。”卫东说完就往里头走。

  煤厂这边存煤很多。

  每天都会有车从煤矿那边运煤过来。

  杜思苦跟杜文到了煤厂门口。

  等了一会。

  煤厂那有些脏兮兮的拖拉机出来了,拖拉机能运两吨运,这会只装了一半,卫东跟另外一个人,在拖拉机的运煤的车斗上。

  这两人刚才搬媒了,衣服胸口的位置,还有手套都是黑的。

  卫东道:“你们坐拖拉机车头去,我们坐后面就行。”

  他们得跟着去,不然等会谁把媒搬到客人家里?

  杜思苦他们照完相出来都两点多了,在煤厂这边又耽误了半个多小时,再不快点,算是去的车程,再不快点,纺织厂那边只怕要下班了。

  杜文跟杜思苦上了拖拉机的车头,一左一右的坐在拖拉机师傅的身边。

  聊了一会,才知道这师傅姓伍,家里有四个孩子要养,媳妇在家带孩子,负担挺重的。

  开了一个半小时,拖拉机停到了纺织厂的门口。

  杜思苦下了车,往纺织厂的大门走去。

  杜思苦认了脸,没看到上次要便宜的同志。

  便问:“同志,上次想要便宜煤的那位保卫科同志在吗?”

  “你这煤什么价?”

  “一块五,一百斤。”杜思苦又说道,“你能不能帮我找一下凤樱同志?”

  一百斤,才一块五!

  便宜了足足八毛钱!

  “我要三百斤,不,五百斤!”这位脸生的保卫科同志语气激动,一百斤便宜八毛,五百斤就便宜四块钱!

  杜思苦:“你帮我叫一下凤樱同志。”

  “我那五百斤煤有吗?”

  “有。”

  “行,我去帮你叫她!”这位脸生的保卫科同志忽然又回头,“今天就小焦不在,上次找你买便宜煤的是不是他?”

  杜思苦也不清楚,煤她带来了,那保卫科要媒的同志不在,那就没办法了。

  错过了可不是她的错。

  “行,那我知道了。”脸生的保卫科同志忽然道,“我叫戚胜,下次要是有便宜煤,你也叫我一声。”

  他也要买。

  他闺女小,冬天得生炉子烤火,不能把孩子冻着。

  戚胜说完进去帮杜思苦找人了。

  没过一会,他就带着凤樱同志过来了,挺快的。

  凤樱是跟着他跑过来的。

  到了门口一看,竟然是杜思苦,风樱抹了把汗,“小杜,你有什么急事啊?”上午肖晨来找她,说杜思苦要多买一些棉花。

  这事都让人传话了,怎么又来了?

  杜思苦指了指拉煤的拖拉机,“一块五一百斤的便宜煤,要不要?”

  “要啊!”凤樱爱洗澡,家里用煤很厉害,煤票都快不够用了。

  这冬天不也得洗头吗,到时候还得烧热水,柴火城里也用,但是麻烦,不如用煤舒服。

  凤樱这会高兴了,过去瞧煤。

  她也不怕脏,还伸手捻了一下煤灰,刚才她还担心这煤太便宜,是次品。现在看来,这是好煤。

  “我要四百斤煤,不,六百斤吧。”凤樱改口了。

  一个五百斤,一个六百斤,就去了一千一百斤。

  杜思苦之前还担心煤拉多了看不完,是她小看大家的购买力了。

  “没问题,你家在哪,我们现在给你送过去。”杜思苦问道。

  先把煤卖了,再说布料跟毛线的事。

  “在纺织厂家属院那边,“凤樱往纺织厂里头指,“我带你们进去。”

  保卫科的戚胜把纺织厂的大门打开了,他跟同事说了一声,也跟着去了。

  同事跟他嘀咕了一下,也要两百斤煤。

  又减两百斤。

  这同事把钱跟媒票给了杜思苦,一共三块钱,一百斤煤票。

  就这么多了。

  杜思苦拿去找卫东:“这煤票够吗?”

  “行,行吧。”卫东说。

  应该给二百斤媒票的,但是吧,这次运出来的煤没过煤厂的账,回头再记。

  煤票不够,到时候少写一些就是了。

  就糊弄。

  凤樱凑过来,杜思苦:“煤票没问题吧。”

  杜思苦:“没事。”

  卫东哥说行那就没事。

  “那我买六百斤,给三百斤煤票行吗?”凤樱的语气有些虚。

  杜思苦点头,“问题不大,不过我这边也有件事麻烦你。”

  凤樱听到这话就放心了,有事麻烦才好呢。

  不然她这便宜煤买得心里虚,“你说。”

  “是这样的,我大哥好不容易从外地回来一趟,想买些纯棉的料子,还有冬天鲜亮一点的料子。”杜思苦说,“毛线也要一些,这位送煤的卫东哥他也要一些。”

  至于伍师傅,问过了,不要。

  旧衣服还能穿。

  至于拖拉机上帮忙的另一位。

  杜思苦转头问卫东:“卫东哥,这位同志是?”

  “这是贺大富。”卫东说。

  杜思苦突然沉默了下来。

  杜文也诧异的向拖拉机后面看去。

  贺大富不是要跟于月莺相亲吗?

  么来这了?

  怎

  那晚饭还怎么吃?

  铁路家属大院。

  于月莺不光在领口跟袖口把红布料绣上去了,衣服右襟的地方她还穿了一朵小红花,鲜亮得很。

  她穿上衣服试了试。

  正正好。

  趁着还有时间,她去厨房烧了热水,在院了里洗了头。

  可惜没有发油。

  要不然抹上一点,香喷喷的,多好闻。

  于月莺就着洗头水,把鞋面跟鞋边刷了刷。

  今天风大,一会就吹干了。

  杜母推着杜奶奶先回来了。

  老五半路上遇到一堆同学,被拉走了。

  杜有军陪着杜爷爷去邮局了,说要买信纸。

  杜父去派出所了,那偷东西的案子还得再去一趟,把案子消了,早上杜爷爷两人去找杜得了,没来得及消。

  杜得敏不肯跟杜爷爷他们一块走,别扭着性子,带文秀回冰棒厂宿舍去了。

  说回头再来拿文秀的东西。

  “姨妈,你屋里香膏吗,我手起皮了。”于月莺把自己的手掌给杜母看,早上洗太多衣服了。

  杜母:“我给你拿。

  她瞧了一眼于月莺穿在身上的新衣服,“这衣服好看,你手真巧。”

  这倒是真的。

  于月莺虽然不爱干活,便是给自己做衣服这事她还是挺上心的。

  她针线活不错。

  杜奶奶出去一趟,累得很,让杜母推她回屋,休息去了。

  细杆家。

  杜二照完全家福就过来了,门框底下有一把备用钥匙。

  细杆在木材厂干活,估计上工去了。

  杜二摸出钥匙自个开了门。

  家里人多,闹腾得很,昨天他都没睡好,细杆这边清净,正好可以补会觉。

  他换下来的旧衣服这会晒到外面了,估计是细杆洗的。

  杜二打了个哈欠,想着晚点再收衣服,先眯一会。

  他刚躺下,屋外就传来了动静,像是有人来了。

  “放心,屋里没人。

  “小孟(细杆叫孟丁),去木材厂了。”

  “就是不知道他房契放到哪了。”

  “多找找。”

  杜二耳朵动了动,他听出来了,这好像细杆堂哥的声音。

  之前就细杆没了爹娘,这屋子就是被他大伯一家占着,后来还是杜二带人帮着要回来的。

  这才二年吧,又弄幺蛾子了。

  杜二看到了门后的铁锹。

  不等外头的人进来,他自个过去拉开了门。

  细杆的大堂哥走在最前面,猛不丁的看到门开了,吓了一跳。

  再看到杜二,更是吓得神魂俱。

  这煞星竟然没死!

  晚上六点。

  贺家。

  杜母跟于月莺提前十分钟来的,杜母下午还特意去供销社那边买了糕点,这是给贺家准备的。

  可不便宜呢。

  贺母眼看着天快黑了,贺大富还没有回来,急得冒火。

  都让人去煤厂给大富带话了,让他下午请个假,早点回来,怎么这会还不见人呢?

  话没带到吗?

  大富一向是个听话孩子。

  等了又等。

  桌上的瓜子都快磕完了,贺母尴尬一笑,“我再给你们倒杯茶来。”

  把水续上。

  继续等。

  菜在锅里热着,端出来就凉了。

  七点。

  杜母饿得头昏眼花,“小蒋,这不早了,今天就算了吧。”

  足足迟到了一个小时。

  贺母:“黄姐,再等等,大富肯定是被事情耽误了,这样,我让大贵去煤厂问问。”

  贺大贵,回母的二儿子,就是顶了父亲酱油厂工作的那个。

  这老二比老大生得好些,脑子也灵活。

  贺母特意让贺大贵去屋里了,回避,以前老大相过几次,就是因为老二在场,都黄了。

  者焦上老二了。

  “大贵,你去煤厂看看,你大哥怎么还没回来。”贺母说道。

  贺大贵从后屋出来。

  高个子,脸白白的,看到杜母就喊人:“黄婶。”眼睛一转,看到旁边的于月莺了。

  这就是他大哥要相看的对象?

  长得还挺招人喜欢的,双眼皮,长头发,身上的衣服也衬得人格外的娇艳。

  跟朵花似的。

  贺大贵多瞧了两眼。

  贺母变了脸色:“大贵,你快去煤厂看看,你大哥怎么还没回来。”是不是又帮着别人干活了。

  这傻孩子,怎么就不会拒绝人呢。

  “我这就去。”

  贺大贵出门了。

  杜母摸了摸胃,“小蒋,你这边有没有什么能垫垫肚子,这胃烧得厉害。”

  这去煤厂,一来一回得多久?

  要不是于月莺明天就要回去了,杜母六点半就想走了。

  贺母去屋里抓了一把干红枣出来。

  一共八个。

  于月莺此时格外的沉默。

  她都有些后悔穿上这身衣服了,显得她太重视了。

  这贺大富明知道要相看,还迟到这么久,他对这件事根本就不上心。

  还有贺母,这都几点了,说是吃饭,这饭非要等到贺大富回来再吃,那以后嫁到贺家会不会也是这样?

  男人不回来,她就算是饿死也不能吃东西。

  于月莺思来想去,都觉得这贺家不行。

  “姨妈,你脸色怎么这么白啊,”于月莺站了起来,扶着杜母,看向贺母,“婶子,我姨妈好像不太舒服,我扶她回去休息,相看的事以后再说吧。”

  她说完朝杜母使了一个眼色。

  杜母早就想走了,顺势让于月莺扶着,“小蒋,我这胃实在是难受,我回去吃点药。”

  从天亮等到天黑,杜母就没遇过这样的事。

  贺母:“大贵去煤厂找他哥了,很快就回来了,你们再等等。”

  她拉着杜母不让走。

  等

  等等。

  只说等,不说开饭,也不说买胃药。

  杜母看过去:“家里孩子们回来了,老人身子骨也不好,再坐下去,我怕老杜要过来找我了。”

  执意要走。

  贺母没留住人,只好送她们出去。

  杜母跟于月莺走远了。

  “姨妈,我觉得这事还是算了吧。”于月莺说,“我明天先回家,等以后您这边有好人选了,我再过来,行吗?”她小心翼翼的问。

  杜母没说话。

  她不知道还能不能找着不看户口的。

  虽然这些天于月莺看着能干活了,变好了,但是吧,这下次再来,又要去办暂住户口,又要吃杜家的粮食。

  杜母心里不想答应。

  “姨妈,要不你先帮我找个工作吧,“于月莺改了方向,“找着工作,我就能落户了。”

  杜母:“这工作哪有那么容易!”

  老三都没找着工作呢!

  这年头找个好工作,比找对象还难!

  纺织厂。

  煤卖完了。

  卖煤容易,但是把煤搬下来,再搬到客人家里,花了一点时间。

  之前一直记着让杜思苦买便宜煤的保卫科同志,终于买上了煤。

  买

  了四百斤。

  他姓焦。

  四百斤煤,父母两百斤,他家两百斤。

  他其实没分家,但是他媳妇跟他妈合不来,再住下去只怕他这小家要散,于是他就把院子中间砌了一道墙。

  他的钱两边都要给家用,过得紧巴巴的。

  所以一直致力于买便宜东西,像便宜煤,便宜粮。

  贵的买不起。

  “小杜同志,这真是大好人,这次煤的事谢谢你了。”焦同志握着杜思苦的手,“以后你再缺布料,只管过来。”

  因为这趟煤,杜文要的纯棉面布料、还有颜色好的料子,毛线都买好了。

  给了最低价。

  料

  子什么颜色都有。

  之前仓库多余的也给送了一些,卫东这边也一样。

  不过说好了,再次拉两吨便宜煤过来。

  连一同帮忙运煤的贺大富也有份,给了布料。

  贺大富每个月的工钱都给他妈了,他一分没有,他不讲究穿,所以这边纺织厂对他来说,不过是个客户。

  料子颜色正鲜亮,价钱再便宜,他都没看一眼。

  等事情弄完,已经不早了。

  凤樱请杜思苦他们去纺织厂的食堂吃饭。

  杜文跟卫东都急着回家,只要食堂买了一些馒头包子垫肚了子。

  凤樱热情挽留都没用。

  还是杜思苦悄悄跟风樱说了实话:“那位贺同志家里有饭局,得赶回去。”她知道贺大富在拖拉机上的时候,已经不早了。

  后

  来她跟大哥商量了一下,让贺大富先回家去,赶家里的晚饭。

  结果贺大富竟然不愿意。

  怎么说的来着。

  说他答应卫东了,要帮忙运煤,得把煤运完再回去。

  至于家里,他晚点回去没关系。

  劝不动。

  杜思苦一想,已经迟了,就这样了。

  一车煤来的,空车回去的。

  拖拉机回去的上,从机修厂那边绕了一下,把杜思苦放到了机修厂门口。

  “大哥,以后有事给我写信。”杜思苦跟杜文挥手。

  “好,好好上班。”

  杜文笑着着。

  老

  四上班了,不缺他这点零花钱,杜文就没给。

  等过年部队发东西的时候,他再看看老四缺什么,给寄一点过来。

  机修厂。

  今天值班的是吴队长,看到杜思苦,也没验进出证,就让她进来了。

  “又请假了?”

  “爷爷觉得身子骨不好,非要拍全家福。”杜思苦说了。

  吴队长点点头。

  上次厂里的大广播他还记着呢,是说杜思苦家里人病了。

  老人年纪大,确实该拍一张。

  “厂里最近没什么事吧?”杜思苦随口一问。

  吴队长脸色还真有些凝重,“还真有些不太平,外地有群学生说过来找人,闹着要把人揪出来。”

  还喊口号。

  杜思苦脸色也变了:“人多吗?”

  “不多,三五个。”吴队长说,“还往厂里寄信呢。”

  一些学习学坏脑子的家伙。

  他要是那群孩子的爹妈,非拿棍子抽上一顿不可。

  杜思苦:“那您这边可以多多注意安全。”学生们是最冲动的年纪,被口号迷了眼,六亲都不认的。

  吴队长点点头,他心里有数。

  杜思苦心事重重的回了宿舍。

  外地学生?

  找人的?

  最近外地来的,她认识的好像只有一个人,宋良,《六零年代工人日常》的男主角。

  从书名看,讲的是工人的日常生活。

  也没什么特别的。

  到了宿舍。

  杜思苦刚进门,余凤敏就迫不及待的跟她分享了一个新鲜消息,“思苦,你知不知道,上次顶了庞月虹工作的倒霉蛋,今天去扫盲班上课了。”

  叫什么来着。

  “ite......“

  袁秀红:“庞清燕。

  那天庞清燕去仓库拿工作服了,上面有名字。

  “对,叫庞清燕。”余凤敏告诉杜思苦,“她声音特别小,讲课的时候脸红得跟猴屁股似的。”

  好多人觉得庞清燕特别有意思,故意逗她。

  庞清燕扫盲课讲到一半,捂着脸跑了。

  班里的人笑得倒成一片。

  这老师真害羞。

  清燕现在住女工宿舍这边。

  余凤敏消息灵通得很。

  刚才余凤敏跟袁秀红就聊过这事,她们觉得庞清燕的性子不适合去扫盲班当老师。

  袁秀红刚才下楼打水的时候,看到庞清燕是哭着回来的。

  不出声只抹泪,生怕别人看到。

  “秀红,你那膏药还有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