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其他小说 红楼之蓉哥儿

第一百三十一章 仁义之师

红楼之蓉哥儿 莫见长安 7354 2025-10-11 06:02

  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34章仁义之师

  因为要赶路,护卫队们走了几天,练了练行军,就再次骑上马。

  这一次,他们练习骑砍。

  相比于行军,护卫队们对骑兵的战术技能兴趣更大。

  而教官们也教的很认真,各种窍门技巧告诉众人,让他们赶路体会。

  渐渐地,大腿内侧被磨破了皮,几乎都变成了罗圈腿。但赶路还要继续,最初的疼痛过去后,他们的骑术就上来了,骑在马背上风驰电掣,各种翻身上下马,偶尔拔出刀剑与木枪挺刺。

  那威势,确实很吓人。

  “怎么一路上,也没个不长眼的小毛贼过来劫个道?”

  走了十几天,一路上都平安无事,让贾蓉有些不满意。还以为路上能遇到绿林好汉,让他冲杀一番呢。

  奈何,走了十几天,一个小毛贼也没有遇到。

  无论百姓商人,但凡在路上瞧见他们这么多人,全都敬畏的远远避开,生怕惹祸上身。

  竟是十分平安。

  “好罢。”

  贾蓉摇头,放弃了这种念头,专注于护卫队训练与军官们结交。保证众人吃喝供应。

  护卫队就不说了,早已习惯了贾蓉的大方。

  而那些教官们,第一次跟着贾蓉做事。瞧见贾蓉花钱如流水,每天三顿饭,顿顿都有酒肉供应。不禁感慨贾蓉财大气粗,这一次出来真是赚大了。

  不仅是他们。

  在路上,贾蓉还遇到了许多‘难民。

  都是家里遭了灾,在路上乞食逃难的人群。

  近些年,大周各省道州府,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出了神京城,在乡下就看到许多难民,往大城镇涌去。

  无论是卖身为奴,还是打工干活,总要求个活路的。

  在乡下,地里产不出粮食,只能低价卖掉土地、卖儿卖女。可失去土地,他们就失去了活下去的资本。连给别人当佃农也没人要,因为破产的人太多了。

  从神京到关外的路上,一路都能看到这样的人。听说关外庄田上很缺人,他们都想去关外求个活法。

  “闯关东吗?”

  贾蓉喃喃低语,旋即让人去城镇里采买粮食,在路上救济难民。

  “爵爷,这么多人,救济不过来的。”有焦大、孙瑞、一众京营军官劝他,但贾蓉却摇头,“能救一个是一个,于我而言,不过多掏几两银子。于他们而言,却是多一条活下去的希望。”

  闻言,焦大、孙瑞、一众京营军官全都感慨,赞叹贾蓉仁心仁义,是个慈悲大方的菩萨心肠。

  很快,贾蓉命人把米谷按难民人头发放下去。

  不多,只有一斤。但却让难民面露感激,忍不住给贾蓉磕头。很快在官道两旁,就有炊烟升起,有香甜的米谷香味传来,难民们围着灶火,麻木的眼睛里,重新亮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宁国府……贾爵爷……”

  “黑山村、白石村、上关村……”

  在难民的人群中,不时有人低声议论,偶尔透露出几个熟悉的字眼。

  粮食发放下去,贾蓉也不介意多‘提点他们几句。告诉他们自己是谁,以及关外庄田的名字,让他们去了关外,到自己庄田上祈活。

  “来了我的庄子上,只要努力干活,我会让你们都活下去的!”

  贾蓉如此说道。

  而有了他的仁义之举,一众难民们对他的话丝毫不怀疑。

  渐渐地,走了一路,贾蓉的名声就在这条官道上传播起来。许多难民们,自发的为贾蓉扬名,带着莫名的感激和对生活的希望,踏上前往关外的道路。

  而瞧见这一幕,焦大、孙瑞、一众京营军官们,感慨贾蓉仁义时,也感受到难民们对他们的态度,渐渐有了变化。

  不再是敬畏的冷漠,而是亲近的友好。

  当众人扎营时,那些难民们,总是自发的过来帮忙。

  还安札在军营周围,享受军营夜晚的庇佑。一团团篝火明亮,把漆黑夜晚的寒冷全都驱散。如果幸运的话,还会领到贾蓉赏赐下来的酒肉,在夜晚尝一尝肉味和酒香味,让他们越发感激。

  老实说,这种‘军民鱼水情,无论焦大、孙瑞、还是一众京营军官们,还是第一次感受到。

  有些不知所措,有些彷徨茫然。

  这种变化,让他们下意识的不安,却又很快习惯,并沉浸其中。

  “瞧见没有,百姓是天底下最淳朴的人,只要你们对他们有一点点好,他们就回报你千倍万倍!”在巡视营地的时候,贾蓉也感慨,对身边人讲述着,“我的士兵,至少要明白这一点。古之岳家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方横行天下,救国救难。那是真正的王者之师,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这是天底下最堂堂正正的军法。”

  护卫队们,自然是满脸崇拜,对贾蓉的每一句话都无比信服。

  而京营军官们,也彼此议论,很享受这种变化,吹捧了几句。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落在贾蓉的眼底,他却面色如常,只是暗暗想道:“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没有那么容易。只要我今天扎下一颗种子,早晚有一天,它会生根发芽的。”

  贾蓉知道,这年头的官军,纪律性很差,劫掠百姓是很常见的。

  即使纪律性强的,也会偶尔掳掠。

  一旦战事不济,更会发生屠城等不忍言的事。

  官军?王师?我呸!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这可不是一句虚言。

  如果,在天底下所有人都摆烂的时候,突然出现一支岳家军般的‘仁义之师,它的名声就会扶摇直上,被百姓所普遍颂扬,会给主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声望。

  便是大战,也会有百姓帮助,让敌人陷入百姓的汪洋大海中。

  贾蓉要练得,就是这种兵。

  ******

  就这样,贾蓉从京畿出发,一路沿着宽阔的泥土官道,率领百五十人,播散仁义之名,渐渐来到关外。

  此时,草长莺飞,已入三月。

  可关外的寒风仍是很冷,土地硬邦邦的,众人骑马直行,冷冽的寒风刺的脸生疼,入目是遮天蔽日的山林。

  关外与关内,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景象。

  不走这么一遭,贾蓉绝不会对大周边境有更清晰的认知了解。

  也不会知道,大周边军的真正战力。

  贾蓉一路而来,每次过关防,都会仔细观察大周边军。在京畿附近的还好,守城官军都是从各省道州府选上来的班军,素质很差,战力不高。

  可越靠近边关,边军身上的那股彪悍劲儿就显露出来了。

  能打!

  这是贾蓉瞧见边军的第一直观感受。

  几乎每个重镇里的边军,都显露出彪悍的跋扈劲儿,仿佛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谁也不放在眼里。

  “怪不得北静王,至今都是王爵,手里握着这么一群骄兵悍将,就连太上皇和皇帝都得客客气气的对待。”

  贾蓉羡慕不已。

  暗暗决定,在他进入京营后,也要迅速操练起来。

  手里有了兵权,心底才能不慌嘛。

  “当然,绝不能像北静郡王府一样,苛待边关将士们。”

  贾蓉摇头。

  边关将士的精气神是不差的,可身上的装备武器,就显得太破旧了。

  有些甚至装备都凑不齐,别说铁甲了,连布甲都有破损,让人暗暗摇头。

  “真不把兵大爷当人啊。”

  其实不止是边军,京营里也是一样。

  他身边这群京营军官们,来到宁国府报道的时候,同样一副寒酸样,还是贾蓉命人采办了一套冬衣,让京营军官们换上了,方才显露出几分精锐劲儿。

  而此时,被贾蓉养得膘肥体壮,一个个红光脸面,走起路来都鼻孔朝天,看向那些边军的眼神里充斥着鄙夷。

  大有一种京爷瞧见乡下人的感觉。

  而事实上也差不多。

  因为大周京营禁军的饷银,确实要比边军高一些,待遇也更好。

  可连京营里都过得很差,那么这群边军,就是再武艺出众,也不过一群‘叫花子,让人看不起。

  “只比班军强一些。”有京营军官们彼此议论。

  贾蓉听了也是点头。

  班军,既所谓的军户们,每年都要选入京里操练,被称之为‘京操班军。一部分留在京城,与京营、十二团营共同操练,提高各地驻军的战斗力。

  而一部分,也会被调入京畿重镇,或者关外,帮助边军守城。

  这群人,是没有饷银的。

  幸运的话,会领取一部分夏赏和秋赏,作为补贴。

  如果不幸运,那就只能自己出钱买冬衣上京,自己掏钱在路上花销,免费帮助朝廷守城做苦力。

  说是班军,其实比奴隶还不如。

  所以,逃户甚多,每次选操都是一次生死考验。有钱的买命,没钱的卖命,被朝廷榨取剩余价值。

  这是从前明遗留下来的制度。

  其实从前明的时候,班军就处于‘死而不僵的状态。各种弊端很多,但始终维持着发展。大周夺取天下后,太祖皇帝经过慎重考虑,还是继承了这一套制度。

  没办法,实在太香了。

  靠着班军,朝廷每年能节省多少钱粮,又有大量的免费劳动力奴役。只需要付出一点点,就能收获千倍万倍。所以,饶是知道班军制度存在很大漏洞,但大周仍是承袭下来,一直延续至今。

  但过了关外,京操班军减少,边军精锐纵横乡野,让贾蓉暗暗心惊。

  这些边军精锐,身穿铁甲,骑马纵横,一看就是老武夫。

  每日里巡查地方,捕杀逃兵。

  那杀人的麻利劲儿,让护卫队和京营军官们,无不面色凝重,露出忌惮的目光。

  这会子,他们全都没有了鄙夷轻视,反而升起忌惮之意。

  “边军是能打的……”

  不止一次的,贾蓉听见京营军官们彼此议论说。

  而他们的队伍,也沿着平坦的官道,直往宁荣两府的庄田而去。

  关外庄田,源于大周太祖皇帝创立的“跑马圈地运动”。

  鉴于前明对九边重镇耗费太多,太祖皇帝经过慎重考虑,出让一部分利益,允许开国功臣们在关外跑马圈地,建立庄田,赏赐给功勋们。

  事实上,皇帝与功勋们瓜分了整个关外辽东土地。

  最大最肥美的土地,被皇族圈了,设立为‘皇田。接着是四大郡王府、开国八公、十二侯爷、二十四将军。

  这个制度,把皇族与功勋集团,绑定成了一个利益整体。

  每年都要从辽东捞取不少利益。

  这也是大周百年来迅猛发展,造成‘昭武‘永兴盛世的基础。

  而关外鞑靼人,看似势大,每年都要南下侵略,其实也不被朝廷放在眼里。因为边军的军费,不止是朝廷一家支出了,世勋家族也会出钱出物,为了保护庄田而投入资本。

  渐渐地,大周王法才能在关外扎下根来。

  关外与中原,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谁要夺取,都要承受皇帝与功勋集团的怒火。即使一时战事不利,也不会有人敢说什么关外蛮夷之地,要放弃土地的话。

  谁敢说,大周功勋集团能把他活撕了!

  从这点来说,贾蓉是很佩服大周太祖皇帝的。

  “果然,每个开国帝王都不是一般人。”贾蓉深入辽东,亲身了解了辽东的制度体系环境,就越发对太祖皇帝充满敬佩,觉得‘跑马圈地运动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与此同时,贾蓉的队伍,也深入辽东,来到了一处庄园外。

  “老爷,黑山村到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