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其他小说 假太监:娘娘别回头,臣是陛下!

第120章 青王,李昌明

  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众人一惊,目光齐刷刷投向太师。

  “陛下金口一开,尔等何须瞻望太师?!”

  “不斩几名佞臣,朝纲何在!”

  陈烨咆哮,剑光一闪,气势汹汹踏下玉阶……

  “谢陛下!”

  朝臣们惊慌失措,纷纷跪地高呼,匆匆起身。

  陈烨毫不退让,直逼裴文德,剑指其喉,厉声咆哮:“谁给你的狗胆,抗旨不遵?!”

  裴文德惊慌失措,跪地求饶:“大总管,我……我……”

  陈烨不耐烦地断喝:“闭嘴!”

  “今日本总管就让你尝尝厉害,斩尽奸佞,刷新朝纲!”

  话音未落,剑光已起。

  候德柱见状,急忙上前,一把拉住陈烨:“大总管,冷静,这一切都是我的错……”

  “放肆!”陈烨猛地推开候德柱,剑指其鼻,怒斥:“你莫非就是大元第一国贼?!”

  候德柱一头雾水,不明所以,昨晚候雪柔送信,他满口答应帮忙,还自告奋勇要指挥一营禁军,怎料今日便翻脸不认人,公然在朝堂之上挑战他的权威!

  他期待陈烨能给他一个暗示,岂料陈烨依旧怒火中烧,瞪着他,仿佛要置他于死地。

  候德柱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心头的怒火,冷冷回应:“大总管,老夫岂敢如此放肆?”

  “朝臣们不过是清晨上朝,稍显疲惫,偶有疏忽,未听清陛下的旨意。大总管稍加斥责,让他们日后警醒便是,何须动用尚方宝剑,小题大做?”

  陈烨脸色骤沉,目光如冰,直视候德柱:“金銮殿乃大元政治中枢,你太师把持朝纲,却容忍重臣早朝昏睡,连圣旨都沦为耳边风,成何体统!”

  “太师,你对得起先皇的托孤,对得起圣上的信任,对得起大元百姓的期待吗?”

  候德柱一时语塞,面对陈烨的犀利言辞,竟无言以对。

  陈烨冷瞥一眼,语气坚决:“太师,依本总管之见,那些‘金枝玉叶’,既然早起对他们来说犹如登天,那就让他们‘退位让贤’,回家享受‘温柔乡’去吧!”

  候德柱对陈烨的暗示摸不着头脑,迟疑间不知所措。

  陈烨怒目圆睁,瞪视候德柱,一把将他扯过,低声道:“圣上昨夜已降旨,青王将复出,即刻朝见圣上!”

  “让他目睹你嚣张跋扈,傲慢无礼,正好借口召回四大藩王勤王!”

  “你丫的不要命,老子还想活命呢,快照我说的办!”

  “什么?!”候德柱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地盯着陈烨,惊叫出声。

  陈烨不容他多想,立刻咆哮:“太师,你究竟要不要严惩这些奸佞庸臣!”

  候德柱眼珠一转,咬着牙狠声应道:“大总管教诲极是!”

  “此辈庸碌之徒,确应严惩,以儆效尤!”

  陈烨手起剑落,剑尖抵在裴文德头顶,环视群臣,语气冰冷如霜:“各位,太师之言,可都铭记在心?”

  “本总管将协同太师,清理门户,淘汰那些散漫无用的庸劣之辈!”

  众人闻言,惊恐万状,慌不择路地大喊:“大总管,我们绝非偷懒,绝非偷懒啊!”

  裴文德被陈烨剑指,恐惧至极,颤声道:“大总管,小的并非偷懒,实因体态肥胖,跪久难起,还望大总管开恩哪!”

  候德柱深知不能失去这名得力干将,满脸堆笑,拱手赔罪:“大总管息怒,裴侍郎体重超标,绝非偷懒。”

  他贴近陈烨耳畔,低语:“此辈各有所长,宜留不宜杀。”

  “偶杀一二,或有损我等选贤举能之路。”

  “不如寻些庸碌之辈,逐出朝堂,演出一场无雨之雷戏码。”

  陈烨本意只是威慑,未想真刀真枪,于是顺水推舟,冷冽的目光扫过众人:“若非太师宅心仁厚,本总管必将尔等斩尽杀绝!”

  “如今,就请太师来整顿朝堂吧。”

  候德柱向陈烨一躬到底,直身立定,一手背后,目光如刀横扫一堂,严厉下令:“刘超等十三位官员,藐视朝纲,抗旨不遵,即刻免职,交由都察院严查。”

  众官员正欲辩解,苏秋波突然拔刀,杀气逼人:“总管、太师决策,谁敢异议,当场斩首!”

  官员们瞬间噤若寒蝉。

  候德柱冷冽发声:“还不赶快感激大总管宽宏大量?”

  官员们无奈跪地,连忙下跪。

  满堂的目光,无不充满对陈烨的深切恐惧……

  陈烨骤然拔剑回鞘,阔步踏上玉阶,深情一瞥李若曦,随即转身,目光如刀斩向众臣,语气冷厉宣布:“今后谁敢对陛下不敬,必遭严惩!”

  “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齐声跪拜。

  “起来吧。”李若曦轻描淡写地一句。

  “谢陛下!”众人齐声应道,一叩而起。

  李若曦眼含柔情瞥向陈烨,深吸一口气,身姿挺拔,此刻方觉皇者之尊。

  她欲言又止,忽闻殿门口一声炸雷般的喝声响起。

  “老臣参见圣上!”

  随即,一位紫袍加身、银须飘飘、头顶微金冠的威严男子,步履轻盈地踏入金銮殿。

  他年过五旬,气势非凡,笑意盈盈。

  陈烨一见此人,脑海中闪现出往昔记忆。

  青王李昌明,女帝之六叔。

  此人素来厌武喜文,乃先皇六兄弟中最“文雅”的一位。

  先皇曾评其“志小才疏,难当大任”。

  然而,这位“小弟弟”竟让先皇两度破例,触犯大元铁律:

  一,国姓不得封公;

  二,藩王不得留京。

  国姓禁封公,防皇族夺权之铁律,藩王离京守边,免皇权之争。然而,李昌明不谙骑射,只懂声色犬马,镇守边关,犹如馈敌粮草。

  先太后偏爱此幼子,令先皇破例留其在京。

  凭借精通皇族礼仪,李昌明获封无实权的礼部尚书。忠诚表现赢得信任,先皇再破禁令,授以太子宫太保之职。

  此乃实权在握的三公之一,李昌明遂成大元史上,唯一兼握王公二权之人!

  先皇驾崩前,忽然颁下禁令,严禁青王踏入朝堂一步!

  显然,先皇已洞悉此人与太后暗通款曲。

  青王李昌明踱步至玉石台阶之下,眉眼含笑地望着李若曦,轻轻一拱手,声音洪亮地调侃:“许久未见,陛下风采更胜往昔,令王叔我欣喜不已!”

  李若曦闻言,眉头轻轻一皱。

  这位仅在先皇葬礼上谋面一次的王叔,竟然敢不跪不拜?自己曾亲自下旨,恳请他出山,意图借其之力抗衡权臣。

  岂料他一出现就给自己来了个下马威,难道真是想倚仗太后和皇族势力,取太师而代之,成为朝堂新贵?

  她迟疑间,目光锐利地转向陈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