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恐怖悬疑 诸天问答通历史,古人全破防了!

第148章 影响千年的叛乱!.

  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秦,始皇时空。

  「这李隆基……」秦始皇有些愣神。

  之前,他甭管是看明朝的皇帝,还是宋朝的皇帝。

  经过秦镇分析后就发现,那些所谓的昏君,并不是真的昏,只是因为他们做出来的事情触动了别人的利益,然后,一步步下套,将这些人套到圈里。

  当然,那些被纯粹架空的傀儡皇帝,没有实权的皇帝不算。

  意思是,正儿八经的掌权皇帝,肯定会想要为了国家做点事的。

  但是,这李隆基,他属实有些迷糊了。

  好家夥,这不是典型的前明后昏吗?

  初期时,励精图治,开创什麽盛世。

  等盛世来了,就开始安于享乐,开始怠政倦政。

  这种人,他仔细想了想,好像,各国国君也出现过。

  比如那齐桓公。

  比如那晋文公。

  这些,都是前期励精图治,试图改革,强大国家的明君。

  但到了后期,却开始摆烂,开始腐败,就成了所谓的前明后昏。

  但说真的。

  他其实有些不同意这个前明后昏的观点。

  他如果昏,那一直都应该是昏。

  变坏容易变好难。

  之所以出现前明后昏这种情况,主要还是不想干了,摆烂了。

  这种人,这种心态,他见识过不少。

  准确来说,这种人,就是普通人,就是个正常人。

  但正常人,不适合当国君,更不适合当皇帝。

  当你开始倦政,开始摆烂的时候,就应该篡位给想要干事的人。

  你不想干事,还阻拦别人想干事?

  这是什麽?

  这就是典型的恋权。

  你都无有作为了,还坐在那个位置上干什麽?

  身在其位,身谋其政。

  你既然担不起该有的责任,那占着茅坑不拉屎干什麽?

  秦始皇最痛恨的就是这种人。

  食君之禄,不忠君之事?你还坐在那个位置干什麽?

  别说秦始皇了,可以说,所有皇帝都痛恨这种人。

  可偏偏,这种人成了皇帝。

  好家夥……

  「怪不得说他是大唐的掘墓人。」秦始皇轻笑一声。

  如果朝中,有一二如此摆烂的大臣也就罢了,只要皇帝还在干事,那这些大臣,还是造成不了多大影响的。

  但是,皇帝开始摆烂,味道就不一样了。

  皇帝摆烂,那整个国家都跟着摆烂。

  但同样的……

  既然你摆烂,那就别阻止别人变得更好。

  而别人变得更好的方式就是,造反!

  也只有造反,才能变得更好。

  至于这造反的人是否是为了天下更好?

  重要吗?

  显然不重要。

  当然,这也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这李隆基,为了一个女人,竟然将自己的儿子贬为庶人?而且,还是连太子都贬了?

  关键是,贬了也就贬了,还弄死了?

  好家夥……

  这李隆基不仅不配当一个皇帝,还不配当一个父亲!

  连自己的亲儿子都能刺死?这李隆基简直了!

  虎毒尚且不食子呢。

  这李隆基怎麽就这麽糊涂?

  那可是亲儿子啊!

  怎麽的?皇家就只剩下了利益?从不在乎亲情了?

  ……

  同一时间,大汉,武帝时空。

  「前明后昏?呵呵……」汉武帝笑了。

  想不到,这世间,还有这等皇帝?

  「既然你无所作为,那你何不传位于太子?自己当太上皇呢?当太上皇,也不妨碍你沉迷享乐啊!」汉武帝撇嘴。

  在他看来,这种皇帝,妥妥的废物一个。

  既然不顾国家,那还当这个皇帝干什麽?

  若是不当这个皇帝,岂不是更轻松自在一些?

  难道,就没想过,自己还会在史书中留名吗?

  难道就不怕后世人骂吗?

  「但凡这李隆基早死几年,恐怕后世风评都要好很多吧……」汉武帝嘀咕一声。

  至于说,所谓的前明后昏会不会在自己身上出现?

  抱歉,他不相信会在自己身上出现,也绝对不可能在自己身上出现。

  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他还是能够分得清的。

  所以说,他敢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至于弄死自己的太子儿子这种事?

  呵……

  那就更不可能了!

  说真的,这李隆基身上,简直是毛病一大堆。

  沉迷酒色也就罢了,还废太子?杀亲子?

  最畜生的是,竟然还抢自己儿子的女人?

  啧啧……

  真不怕后世人嗤笑?

  真不怕天打雷劈不成?

  反正,他是不可能做出这些事来的。

  ……

  而此时,大唐,贞观时空。

  「什麽?李隆基?大唐的掘墓人?」李世民人都傻了。

  他怎麽也没想到,这大唐的掘墓人,竟然还是他李家人?还是大唐的皇帝?

  不是……

  这特麽是在开玩笑吗?

  好好的盛世你不去维持,你他娘的去沉溺酒色?

  还抢自己儿媳妇?还杀太子?

  艹……

  「混帐,混帐玩意!把太子喊来!」李世民大怒。

  此时此刻,他可要好好教导教导李承乾了!

  妈的,后代怎麽就出了这麽一个玩意儿?

  李世民气的不行。

  以前他还说明朝皇帝奇葩。

  什麽修仙皇帝?木匠皇帝?

  结果到了他的大唐,这更奇葩。

  抢儿媳,废太子,杀儿子!

  艹……

  这简直就是个畜生。

  畜生都不如的玩意儿。

  这种人怎麽就当上皇帝了?

  妈的,你能不能投胎到别的国家去啊,别来朕的大唐霍霍?

  李隆基李隆基……

  这李隆基是大唐王朝第七个皇帝的话……

  也就是说,是李承乾的玄孙辈?

  李世民惊疑不定。

  他现在真想把李隆基给砍了!

  明明是个缔造了盛世的明君?

  这麽久成了这副模样?

  ……

  而此时,大唐玄宗时空。

  「什麽?胡说八道!简直胡说八道!」这一刻,李隆基大怒。

  什麽叫宠幸后宫听信谗言?

  什麽叫摆烂?

  什麽叫任人唯亲重用奸臣?

  简直一派胡言。

  全都是胡说八道。

  还有……

  安禄山造反?

  他脸色阴沉。

  「好好好,好你个安禄山,竟然敢造反?」先前还说秦镇胡说八道呢。

  这会儿又相信安禄山造反了……

  只能说,人嘛,都这样。

  而且,现在的他,已经开始享乐了。

  周围全都是阿谀奉承之声,又怎麽可能还能听得进那些逆言?

  这世界上的皇帝很多。

  一心为国的有。

  一心享乐的也有。

  而李隆基,一开始一心为国,现在也不耽误他贪图享乐。

  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所有人身上都拥有的惰性。

  谁都有惰性。

  只不过,强者,上位者,能够很好的把控这种惰性。

  就算是李林甫这种人,他也算是把控住了自己的惰性,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并且,坚定不移的努力着。

  所以说,别人成功是有道理的。

  而一开始的李隆基也是这样。

  只不过,等他感觉做的足够好了之后,觉得不需要再努力了,这惰性不就出来了麽?

  就像某句话说的那样,我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是的,可以享受。

  但还有句话说的好,温柔乡是英雄冢。

  温柔乡,只会瓦解斗志,腐朽精神。

  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尚且需要克服这些,更别说上位者,更别说皇帝了。

  一旦沉溺温柔乡,那再圣明的君主,也会成为昏君。

  这,就是事实。

  别说什麽,某个皇帝能够一边沉溺女色,一边还能处理朝政。

  且不说有没有,如果真的有,那他的心,也并不在女人身上,或者说,他克制的很清楚,知道什麽时候该放松,知道什麽时候该干事,并且,任何外物都无法干涉。

  而这种人,往往更加可怕。

  至于李隆基……

  一开始克制的很好,但当那根弦开始放松的时候,一切就都发生了变化。

  举个例子就能明白。

  以前,李隆基可以宵衣旰食,每天都处理着无数的政务。

  可现在,你让李隆基重新回到那个早起晚睡,一天都要处理奏摺的状态中去,他能做到吗?

  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是秦镇三两句话就能让李隆基清醒的。

  不过,再怎麽样,他还是防起了安禄山。

  这也很正常……

  他不一定可以做得到对自己狠。

  但对别人狠还是可以轻松做到的……

  ……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继续开口了……

  「别以为安禄山的造反叛乱,看上去好像很普通,很正常似的。」

  「但实际上就是,安史之乱,给后世造成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影响。」

  「甚至,可以说是祸害千年了。」

  「安史之乱的影响是全方面的。」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口的大量流失。」

  「根据记载,安禄山造成的叛乱,至少让四千多万人口在战乱中消失,对北方地区的人口影响尤为严重,许多地区人口锐减,城乡人口大量逃亡,造成大片土地荒芜。」

  「然后就是经济破坏。」

  「安禄山本来就是河东丶平卢丶范阳三镇节度使。」

  「他就以这三镇为根据地,一路南下,攻陷洛阳,占领长安!」

  「洛阳长安,这是什麽地方,就不用多说了。」

  「京城自然是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

  「同时,又在黄河流域区域。」

  「因为安禄山这场叛乱,让黄河地区的农田荒废,延边的城市,但凡是经历过战火的,基本上都被焚毁,再加上洛阳长安被攻陷,那经济的破坏性可想而知。」

  「要知道,在唐朝的时候,经济中心不说在北方把,反正也在京城附近,北方的经济条件也是很好的,远没有宋明时期的差异大。」

  「毕竟是唐朝,唐朝之前,可是南北朝对立。」

  「南朝有南朝的经济繁荣区,北朝自然也有北朝的经济繁荣区。」

  「而不管是杨坚的隋朝,还是李唐王朝,他们本身也属于北方士族,所以,这经济中心,理所当然的就在北方。」

  「然而,就安禄山这一场叛乱,北方的经济基本上被摧毁殆尽。」

  「导致无数士族,经济南迁。」

  「恍惚间,好似又进入了乱世一般。」

  「当时的物价,也是涨的飞起。」

  「根据记载,就在那个时期,一斗米的价格,从几百钱涨到了上千钱,甚至七千钱!」

  「就连绢价,也涨到了四千钱以上,比开关时期高出了二十多倍。」

  「乱世,也导致了社会的动荡,盗贼横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千里萧条绝对不是个形容词。」

  「同时,安禄山的叛乱,也逐渐激化了民族矛盾。」

  「唐朝解决安史之乱,是有回纥军参与的。」

  「回纥军助唐平叛,但他们在进入洛阳后大肆杀掠,死者动辄以万计,不仅出现了民族矛盾,同时,也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困难。」

  「当然,以上,还不至于影响千年。」

  「真正影响千年的,还是叛乱。」

  「因为安禄山这一场叛乱,朝廷对边军,对节度使,已经开始出现防范之心。」

  「当然,朝廷有防范之心是一方面。」

  「最关键的还是安禄山带了个坏头。」

  「就在安史之乱出现之后,往后很多年内,整个大唐,也反覆出现叛乱。」

  「而且,基本上都是节度使。」

  「如,安禄山原本的部将,李宝臣,在安史之乱后,投降了唐朝,被任命为成德节度使,他是没有叛乱,但他死后,他儿子想要继承父职,却被朝廷拒绝,然后,他就起兵反叛。」

  「还有,田承嗣的侄子,田悦,田承嗣本来也是安史之乱的降将,后来这田悦当了节度使后,与成德丶平卢等镇一起反叛朝廷!」

  「然后就是卢龙节度使朱滔,朱滔也是安史之乱后投降唐朝的叛将后代,他担任卢龙节度使期间,也曾反叛过朝廷。」

  「这还是安史之乱降将的后代,某些方面而言,还算是有联系。」

  「但到了黄巢起义的时候,也有藩镇叛乱。」

  「如,那淮南节度使高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

  「当然,唐朝末年的时候,那宣武节度使朱温,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也是一样。」

  「或许有人说,这只是正常藩镇叛乱,不应该一概而论,都说成安史之乱的后续影响。」

  「到也是这麽个理。」

  「但是,五代十国本身就是承接唐朝的。」

  「而五代十国,那些藩镇,虽说是藩镇,但军权是自己的,政权是自己的,甚至,还自己发行货币,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与当年的诸侯国也没有区别。」

  「而这一切,都是安禄山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

  「是安禄山,攻陷了洛阳,攻陷了长安,登基称帝!」

  「他告诉世人一个道理,谁拳头大,谁就是老大。」

  「谁拳头大,谁就可以当皇帝!」

  「这就是安禄山的恶劣影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