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恐怖悬疑 朱元璋在我的鞭笞下再造大明

第170章 父皇,给两个亿花花

  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山西布政司府衙

  李玲牙牙学语了一年,如今终于会说话了。三岁多才知道说话,可把李轩愁懵逼了,还以为出现了什么问题。

  李玲:“爹~我要堆雪人,我要堆高高...”

  李轩露出欣慰的老父亲笑容。

  “楠哥,出来带妹妹堆雪人。”

  房间里刘伯温的讲解声戛然而止。

  李楠:“等等,我在研究李唐开元盛世。”

  李轩:“研究个毛啊!小屁孩不玩长大了你就知道后悔。”

  过了一会儿,李楠骂骂咧咧出来陪妹妹堆雪人,手里还捧着一本书直勾勾的看着。

  李轩微微一笑。

  小兰叹了口气,一脸心疼李楠。

  小孩子就这样,你越不让他读书求知欲越大,要是你逼他读书,他越不喜欢读书。虽然李轩也骂骂咧咧但是很满意李楠现在的做法。

  此时

  一道人影出现在院子门口。

  李轩望了过去,原来是王八。只不过王八脸上手上全是冻伤,冻疮,这样会吓到小朋友。

  李轩:“你们回来了?怎么冻成这样。”

  说完李轩也出去,关闭上院落门。

  这时候

  王八绷不住了,泪水涓涓往外流,脚没站稳,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亡了...都亡了,旭哥他完成了使命,去见父母了...”

  李轩听到这个消息,有点意外,心情复杂。是多大的怨念,才让一百多位大好青年对北元不死不休。

  李轩:“唉~那...”

  王八指了指身后的箱子:“所有武器,还有驱鸟神器都在这。”

  李轩:“不是,我是问,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王八摇了摇头,哽咽得说不出声,有一种痛苦,是活着。随后,王八磕了三个响头,表达了对李轩的感谢,一撅一拐的离去。

  李轩望着王八的背影,感觉那道背影

  无比宏伟。

  ……

  三个月缓眼一过。

  这两个月里,朝堂发生了许多事,首先是明旗明歌的确定,随后又是一年里最紧张刺激的税收大比拼。

  浙江首当其冲,随后是辽东,粮食大都直南隶(应天府)紧随其后。浙江周边福建,江西,朝广皆受到浙江影响,税收蹭蹭涨。

  整个大明税收达到了恐怖的五千四百万。朱元璋笑眯眯睡不着,有事没事去库房里看看才睡得着觉。

  为此,朱元璋还用钢铁修了一座新库房,用来存放银两。

  朝堂之上

  朱标缓缓侧身,对朱元璋拱拱手。

  “父皇,如今国库充盈。儿臣想为我大明修建一条环绕整个大明国土的官道。加强地方之间的交陌,便民利民。”

  朱标这么大胆的想法,让朱元璋为之一振,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

  朱元璋:“此举恒越古今,乃千古佳举,标儿去办便是,父皇群臣都支持你!标儿,此举需要多少人力财力啊!”

  问到这个话题,朱标有些胆怯了。

  咬了咬牙,伸出两根手指。

  朱元璋看到标儿这样,也有点心疼,从小受自己影响,过惯了拮据的生活。

  朱元璋:“两千万对于现在国库来说是有些压力,但不是拿不出,放心去办便是!此等载入史册的伟业,大伙没意见吧?”

  众朝臣纷纷附和。

  花国库的钱,要是能分得一个好差事大臣还跟着沾光,能有什么意见?

  眼见大家都没意见,朱元璋满意点了点头。

  朱标摇了摇头:“不,是两个亿!这只是第一期,儿臣想设立双向道,第二期下来少说四个亿。”

  闻此言

  朱元璋原地石化。

  “标儿,你说什么?四个亿!汪广洋,你有没有算错?户部又贪墨了?”

  汪广洋冷汗直流。

  特喵的,开国以来户部出事过三次,每一次户部出事都被搞得腥风血雨,一轮下去上百颗西瓜起步,搞得人人自危。

  谁还敢贪墨,劳资叫他贪官祖师爷。

  汪广洋:“陛下,没有算错,大明道路崎岖,多有不直,其中涉及山路,洼地,水路,皆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去移山架桥填洼。两个亿,只少不多,账册在此,请陛下查阅。”

  吴吉祥把账册端上来。

  朱元璋心生退意,查个屁的阅!四个亿,榨干多少年国库的钱?

  当地地方建设维护,军队,科研,水利,民生哪个不需要钱?一笔账算下来,能动用的流动资金不过三千万。发展起来后,钱越来越不耐花。

  朱元璋:“咳咳!此事再议,再议!李善长,你说推出大明宝钞一事,拿出来跟群臣讨论讨论。”

  李善长本来想当个小透明,莫名其妙的就被点名了。还有,这个明明是你那天提的啊,干嘛说是我?!

  君要臣背锅,臣不得不背。

  正当李善长准备开口的时候。

  朱标截胡:“父皇,此事刻不容缓。此等大业,需要十几年,二十年才能完成。修成之日,届时民便官轻,天下均为一体,儿臣算过了,每年拿出一千万白银足矣。”

  见朱标那么执着,朱元璋微微一怒。

  “胡闹!一千万白银!标儿你可知一千万能干什么?!一千万能让大明百姓家家户户吃上一个月。一千万咱能再造六十万大军!就算一千万放在国库镇场,也能让大明再不惧任何天灾人祸!”

  见父皇这么顽固,朱标也不好说什么。确实一时间朱元璋难以接受,可是一来天下需要这么一条超级公路,二来朱标想让朱元璋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太平盛世。

  朱标:“父皇言之在理。”

  朱元璋收起怒意,喝了口茶。朱标的心思自己何尝不懂,可是大明体量大,国体脆弱啊。

  还有李轩曾经说过小冰河时期已经开始。届时北方万里结冰,湖河将彻底凝固,寒冷时间延长至半年。

  朱元璋不得多屯粮,屯物资,为以后百年做准备吗?

  朱元璋:“善长,你继续。”

  我丢,我继续个毛啊,我还没开口呢。等等,说啥来着?思考片刻。

  李善长:“臣...臣之忧虑,在于如今我大明银钱量增,携带大量银钱出行多有不便。或徒增人力,或怕遗失,或恐匪患,遂臣想推出大明宝钞,形同金银铜钱,便于携带互通。”

  李善长把朱元璋前几天在勤政殿对自己说的话复述出来。

  众臣开始交头接耳。

  宋濂:“陛下,纸币乃虚无之物,如何能以区区小纸换钱粮?自宋朝“交子”出现以来,朝廷不视治理百姓疲于生产,原本半两一石粮,待宋末十两一石。此乃乱国本之策。”

  众朝臣纷纷各抒己见。

  顷刻间分成两派,一派支持李善长,一派支持宋濂。

  不管支持谁,都是对事不对人。

  朱元璋不假于色:“嗯...标儿,你觉得如何?”

  朱标愣了愣,收了收心绪。

  “父皇,宝钞利于携带储存、促进经济、简化度量工具带来好处颇多。可随之而来宝钞贬值和造假等皆是巨大的考验,儿臣认为此事重心应当是数量的管控和宝钞的防伪。”

  朱元璋咧嘴一笑,咱儿子就是就是牛逼啊。仅仅思考片刻,便抓住工作重点。我这个当爹的想出来还要思考几天才想到这些。

  朱元璋:“吾儿聪慧过人!天佑我大明!”

  受到夸奖,朱标感觉肩膀一松,前面的阴霾清空了不少。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