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恐怖悬疑 朱元璋在我的鞭笞下再造大明

第100章 分歧

  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众人走在八十米长,二十米宽的大桥上,往下看去瑟瑟发抖。下方河水与桥面相差二十多米,水流湍急。

  马皇后也有点恐高,直接走路中央,看不到下方。

  朱元璋在围栏处左看右看。

  朱元璋:“老弟啊,你这桥测试过吗?安不安全啊!能用几年啊?”

  李轩:“放心,我带军队过来测过了,稳得很。”

  直到众人穿过桥,才到国贸城

  一个巨大的拱门写着国贸城三个大字。

  现在国贸城还未对外开放,除了巡逻士兵,保安,清洁阿姨,一二三建的工人在忙碌,再看不到其他人。

  距离拉近,朱元璋才意识到这庞然大物有多大,各种高楼大厦林立,道路宽敞,泾渭分明。

  周边商铺五六米高,三百多平广,这是常态。

  从今天开始,紫禁城不是天下第一城,国贸城才是。突然又有了加建紫禁城的想法,就算自己没有,大臣们也纷纷上奏。

  李轩:“愣着干嘛?里面有澡堂,我带你去洗洗。”

  朱元璋:“哦哦!”

  俩人走进一栋四层大厦,里面楼梯全用水泥制作,再铺上一层木板,有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二楼是一个25M*12M的巨大泳池,可把朱元璋看呆了。

  朱元璋:“你家澡堂子那么大?”

  李轩:“这是我跟你说的泳池,快洗吧,待会还有更震惊的。”

  朱元璋:“那咱洗了,水不就脏了?浪费那么多清水!”

  李轩无语了,钱塘江的水只要稍微过滤,除杂,就能用来供给城市使用,又不像后世一样,什么水都不干净。

  很快

  俩人清洗完出来了,然而马皇后早就去到了大前方,七拐八弯之下到了生活区。

  马皇后:“罗云,这个是什么?”

  罗云:“皇后娘娘,这是幼儿园,给2-6岁孩子启蒙的地方。”

  马皇后:“那个呢?”

  罗云:“这是医院。”

  ……

  马皇后不见,朱元璋也不管了,反正有罗云在出不了什么问题。再说还有那么多大明士兵巡逻。

  朱元璋和李轩坐着三轮车直达中央区域。

  中央区域比周边高大上多了,七层楼高的大厦有两座,相互呼应。

  站在大楼顶端,俯瞰整个城市。

  朱元璋:“这一大块都是咱的?”

  真是土包子没见过世面,要不是考虑安全问题,十楼二十楼都给你搞出来。

  李轩:“怎么样老朱,气不气派?”

  朱元璋仔细数着自己的产业,加上马皇后的,足足66栋楼房2-4层不等。还有公园,湖泊,广场。

  朱元璋:“牛批!”

  李轩也仔细给朱元璋讲着规划。

  生活区,娱乐区,内贸区,国贸区,批发区,活物区,山珍区,他国生活区...

  朱元璋:“等等,那咱这块,是什么区?”

  李轩:“咱这块,是办公区啊,你不是为了谁管理此地发愁?不用愁,你把那一栋两栋矮小的租给邻里小国作为总部,要是他们的人不听话,咱们就把他们的头儿给抓了。”

  朱元璋:“妙啊!”

  虽然是百年大计,但是朱元璋已经能想到届时万国来朝的局面。

  这里不仅是大明商业中枢,更是世界商业中枢。

  稍微冷静下来之后。

  朱元璋:“如此一来,这里将国门大开,必须划定区域,不能让他们进来,只能在国贸城活动。”

  不愧是明太祖,想得这么深远。

  李轩:“这边是码头,我打算划定三个军事区域,以合拢之势包围国贸城。军事区域,不管百姓还是别的都不可靠近。”

  朱元璋看着地图欣慰一笑,有老弟,我放心。

  李轩:“提笔吧,算是给国贸城一个剪彩仪式了。”

  朱元璋:“不祭天吗?”

  李轩:“祭什么天?”

  李轩明显忽略了古人对仪式的看重性。朱元璋要搞,还要大搞,邀请百官,邀请番邦国。

  朱元璋:“要是番邦国不加入,那就是我大明必征之国。”

  啥!不是搞贸易吗,别人不加盟你就打别人?!

  李轩:“不妥吧?”

  朱元璋:“他们口口声声奉我大明为宗主国,又有几个是真心实意?老弟,你无需再劝,二十年内,我大明必将成为真正的天下共主。”

  朱元璋霸气侧漏,这让李轩坚定了信心,有生之年,大明必将成为地球之主。

  开局一个碗,征服整个地球?想想都刺激。

  李轩:“好,我支持你!再过小半年,国贸城也能完工了。”

  待锦衣卫取来笔墨纸砚。

  望着钱塘江流水滚滚。

  朱元璋大笔挥洒,写下[国贸城]三个大字。

  ……

  京师

  接到圣令的众人炸开了锅。

  淮西一派觉得就该这么干,他们敢有什么动作,直接砍了他们的手,正好找个理由建功立业。

  而其它派系坚决反对。

  在他们的意识里,大明就是中兴之国,天地的中心,泱泱大国,何须向小国大开国门?

  汪广洋,宋濂,杨宪,吴伯宗,方孝孺等人一致站到了对立面。

  而徐达,汤和,冯盛,傅友德,蓝玉,邓愈,沐英等人觉得可以一试。

  朝堂之上形成开国以来最大的分歧。

  朱标站在朝堂之上,不知如何决断。

  朱标:“韩国公,你以为父皇此决断,如何?”

  李善长犹豫再三,站到了淮西派对立面,让本就混乱的局面更加混乱。

  李善长:“微臣以为,万万不可!”

  朱标皱了皱眉,此刻他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且听听李善长怎么说。

  李善长:“治大国如烹小鲜,如今我大明正初迸萌芽,潜龙在渊,有吕宋占城为粮仓可度内忧灾难,轻赋之下,再过十年必定腾龙而起,超越盛唐。太子殿下刚下令兴办学堂,此乃仁德之治,不下数年届时天下学子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来朝,文治内,武强国,盛世可期。”

  朱标微微逸动,李善长的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朱标:“好!韩国公此言有理,轻赋税,重学宫,乃我大明治国之道。诸位大人随我一同上书给父皇,相信父皇会理解的。”

  淮西武将这边一下子变得弱势,太子,李善长都这么说了,自己还能说什么?

  宋濂:“太子殿下,还有一事,科举不可废啊!”

  朱标也明白宋濂那点小九九。

  这都说了一年了,不就想当天下人的老师吗?

  朱标:“宋师,春闱已过,此时进行乡试于礼不合,来年再议吧。”

  宋濂:“是,太子殿下。”

  下朝后

  朝堂之事事情传开,有人说太子刻薄,不舍赏赐功臣,有人说陛下此举唐突,要将蛊惑圣心的布政使司李轩拉出去砍了。

  反正一下子,三人都被骂惨了。

  就没有人想到布政使司李轩与安南王李轩联系到一起,但凡有点脑子的,都不会觉得他国王在我大明当官。

  这种事情,史无前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