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都市娱乐 新崇祯纪实

130混乱的田地

新崇祯纪实 一脸邋遢 4816 2025-10-09 20:24

  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郭允厚稳稳的坐在那里,目视着魏忠贤几人告退。

  皇帝的意思,他大体也明白。

  “朕励精图治,正是急需人才之际,也正是先生大展身手之时,先生却似乎没有什么想法。

  朕很不明白,先生可否为朕解惑。”

  郭允厚沉默片刻,再次组织下语言:“这些年朝廷度支困难,户部事务又无比繁杂,臣左支右绌,使尽浑身解数方能勉力支持。

  臣亦知陛下正在用人之际,可臣自觉已是身心俱疲,做好分内之事已经耗尽精力了。

  有负陛下厚望,臣惭愧。”

  皇帝沉默了。

  郭允厚也不再分说。

  借口。

  实际还是大明官员的通病,万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再者也是谨慎,对这种加强户部权力的提议,还是避些嫌的好。

  何况,他也不必再去争取什么了。

  再争取入阁吗?

  作为官场老油条,他看的非常透彻。

  不管皇帝是有意或无意,内阁已经逐渐沦为摆设,许多以前内阁的分内之事,现在都是召集六部合议,或者直接与六部商议。

  在可见的将来,内阁必定会回归太祖、成祖时的地位——皇帝的秘书。

  半响后,朱由检方道:“且先如此吧。”

  “臣告退。”

  没人换!

  朱由检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徒呼奈何。

  罢了,只要他称职,先干着吧。

  ------

  27日。

  宛平县衙大堂东侧值房内。

  孙成敏三人很兴奋,短短不足十日,他们就已经将京西乡情况摸了个通透。

  李正泉则皱着眉。

  他很怀疑这短短的时间能不能查清楚,如果潦草完事,留下什么后患可就麻烦了。

  “我等下到乡里后,擅自将里长、甲长撤了。”说到这里孙成敏站起来拱手道:“此事虽然前几日已经派人来禀报李兄了,还是要请李兄恕我等擅权之罪。”

  李正泉摆手:“细枝末节,不需要多说。”

  实际上里甲已经名存实亡,因为北方灾害太多、盘剥百姓太过导致盗贼横行,官府已经在大力推行保甲制。

  两者区别很大,里甲下辖户数大体是固定在百十户,除管理百姓之外也负责税赋征收,里长甲长则在‘殷实富户’里签发。

  保甲制则不限户数,而是以地域编列,功能也只有组织乡民维持治安,选人只需孔武有力素有名声者即可。

  “这点时间就已经查清,诸位是怎么做到的?”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后,赵梨亭拱手笑道:“李兄不必担忧,在下保证此事绝无疏漏。”

  “还请赵兄详细说说。”李正泉追问道。

  他是准备拿这几个乡绅作法的,可京师上下无数的眼睛都在看着,却是容不得有半点疏忽。

  “京西乡四里,在册田地只有32000亩,丁800余,地方不大人口不多。”赵梨亭也明白李正泉的担心,一点点的详细解释:“我等有王虎班头指引,径直找到当地耆老出面联络乡民。

  有陛下的宣喻,又有没收田产之权,又有数十个学员相助,若是不能迅速查清可就愧对李兄了。”

  李正泉点头。

  虽然赵梨亭说得简单,可他也明白其中必然颇多周折,不过这不是他所关心的。

  做事嘛,哪有容易的?

  具体来说,这四个里的情况堪称害民的经典。

  一、里长伙同吏典私吞税赋。

  查核中发现,有些农户已经缴纳了赋税,但是在账簿上却显示欠赋,这些已经征收的赋税就是被里长、吏典私吞。

  二、飞洒。

  农户自述与账簿有些差异,也不多,每户仅仅几钱,甚至不足一钱。

  通过反复核对账簿,发现这些差异汇总后高达近千两。

  这手段就不是普通乡绅能干的了。

  在三人锲而不舍的追查下,最后查到了驸马府。

  京西乡四里也只发现这一例,通常一地也只有一家能这么做,多了的话百姓就没法活了。

  三、栽粮。

  与飞洒手段类似,只不过受益主体变了,换成了胥吏。

  每当签发税票前,胥吏就会计算捞取多少银子合适,然后分散到各乡里。

  四、改则。

  更改上下田达到转移税赋的目的,这手法非常普遍。

  五、诡寄。

  也就是诡立名户,势豪将田地户主登记在不存在的人身上,这是乡绅逃税最常用的手段。

  通常来说,借助权势再小小的贿赂下催收的衙役,官府就对此类事情无可奈何。

  不过在没收田地的威胁下,也只能乖乖的交代了。

  而京西乡区区四里之地,匆忙间就查出了有9000余亩田地通过这种手段隐瞒起来,整个顺天府还不知道有多少。

  户口隐瞒更为严重,京西八图有地57顷,却只有区区22丁。

  赵梨亭最后道:“李兄,大体就是这些,其余一些伎俩都在审案时揭开了。

  我等调查此事,人证、物证都详细记载,又在京西乡留了4个衙役,可以说不会出一点纰漏。”

  李正泉颔首表示满意:“让王虎再派些衙役去,务必保证不能出一点岔子。

  三位请随本官去见何府尊。”

  三人大喜:“谢李兄成全。”

  ——

  到了顺天府,留三位幕友在大堂外等候,李正泉进去后向何廷枢禀告调查情况。

  “……。

  鱼鳞册形同摆设,各里田地、丁口情况非常混乱。

  下官又查阅典籍,宛平一县嘉靖年间尚有田地3千4百余顷,今只有2千6百顷。

  永乐年间,宛平编户75里,今则只存50里,其中还有些里实际已名存实亡。

  这其间弊端之多不可不察,下官以为,收纳税赋之事还需待到查清之后才能进行。”

  李正泉将情况禀告之后再次建议延期收税。

  何廷枢也有此意,颔首:“若要厘清其中各种弊端,你估计大约需要多久。”

  无论谁做事,当然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通过各州县汇总的情况看,如果现在就收取,恐怕以后还要费一些手脚。

  李正泉考虑半响后方道:“如果算上顺天府的人手,下官觉得至少两个月。

  如果府尊调走这些人,恐怕要三个月开外。”

  何廷枢考虑了片刻:“人手还是借给你用,时间最多只有两个月。”

  两个月后就到了8月底,收取赋税还需要一两个月,时间很紧。

  人手容易,找皇帝借就是。

  “下官必定不会延误时间。”

  李正泉正色保证之后,换上一副笑脸:“下官有三位饱读经书之好友,俱是山东士子,做事也严谨的很,下官在宛平得其帮助甚多。”

  何廷枢闻歌而知雅意,笑道:“举荐之后你也需担些责任的,你可考虑周祥?”

  “下官已考虑周祥。”

  “那本官就见见他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