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都市娱乐 檀郎

272 陆氏(下)

檀郎 海青拿天鹅 5178 2025-10-09 09:08

  一秒记住【三狐小说】 www.3foxs.com,更新快,无弹窗!

   虞衍也无愠色,道:“有一事,夫人还未交代。”

  我讶然:“何事?”

  “那日夜里,夫人说我面相有难,未知以夫人之见,我当下该如何?”

  我原以为他堵着我是想质问我为何隐姓埋名骗他感情,不想是来问算命的事。

  “如今公子已拿获了小人,眼前灾患已消,不必太过忧心。”我说。

  虞衍四下里看了看,道:“夫人可借一步说话。”

  他颇有些恳切之色,我犹豫一下,没有拒绝,与他走到了空旷无人的船尾。

  “在下并非逼问,夫人切莫误会。”虞衍向我拱手一礼,道,“家门不幸,着实惭愧。在下家中情形,夫人亦知晓,此事之危,非拿获一个贼人可解,乃与时势相连,关系虞氏将来荣辱。在下闻夫人可预测后事,还请夫人为我指点一条明路。”

  他说话时,眉间的焦虑一览无遗。我看着他,知道他这两日必是为虞松之事辗转难眠,心思转了转。

  “公子何必问我。”我说,“虞氏与陆氏如今已在一条船上,自是荣辱与共,莫非公子还想独自行事?”

  虞衍道:“虞氏与陆氏相较,乃不值一提,上无门阀之交,下无部曲兵卒,唯有财货可供其取用。若陆氏事成,虞氏不过沾些姻亲门楣之光,若陆氏事败,则一损俱损,所谓荣辱与共,不过仰人鼻息,又怎可算得出路?”

  我心中明白过来,不由地想起前番他与陆氏联姻之事。那时,他也是以不肯依附陆氏为由,百般推拒。后来这婚事终究还是成了,我以为他已经改了想法,原来还想着这个。

  从前我觉得此人是个被宠惯了,只想着意气行事的豪族子弟,现在看来,倒是有些志向。

  “公子与我算得故交,自当帮忙。”我叹口气,“只是我虽会些旁门秘术,但须知祸福无常,未敢妄言。”

  虞衍道:“夫人但说无妨。”

  我说:“依公子看来,陆氏接下来会如何应对?”

  虞衍道:“陆氏等三家与陈王积怨已久,当下之势,必不会再忍让,不久之后便会除掉陈王。”

  “而后呢?”

  虞衍犹豫了一下,道:“而后之事,伯载未透露意向,我亦实难预知。”

  我笑了笑,道:“虞氏虽不比陆氏家大业大,但有一样,陆氏不及虞氏。”

  “何事?”

  “漕运和海运。”我说,“纵观扬州,虞氏在此二事上无人可敌。钱粮皆流通之物,无论在州内流转还是运往州外,水路乃重中之重。故无论陈王倒后,扬州何去何从,虞氏皆大有可为。”

  虞衍的目光微亮,还想再说,这时,一位管事走过来,请我等入舱用膳。

  我不再多说,与虞衍行一礼,自往舱中而去。

  不多时日,扬州城已经在望。

  抵达的前一日夜里,陆笈对公子道:“有一事,我思索良久,欲与元初商议。到了扬州之后,元初可不必去见陈王。”

  公子道:“为何?”

  “不瞒元初,我等早已布下罗网,欲就算无虞松之事,也必不留陈王。”

  公子并无讶色,颔首:“如此。不知除去陈王之后,府上有何意愿?”

  陆笈道:“正是因此事,家中分歧甚重,相持不下,故至今未下决心。”

  “哦?”公子道,“怎讲?”

  “如元初所言,清除陈王之后,扬州独力难支,必寻求倚仗,分歧因此而起。”陆笈道,“陆氏与豫章王的关系,元初当知晓。豫章王后兄长陆班一支,子弟多投身官宦,故虽是旁系,但在族中说话颇有分量。对于结盟之事,陆班主张投靠豫章王,两部兵马合作一处,可保割据一方。”

  听到豫章王的名字,我心中动了一下。

  虽然已经有一阵子不曾得他消息,但他果然不曾闲着。

  公子颔首:“不失为良策。”

  “于陆班自是良策,于扬州则不是。”陆笈道。

  “怎讲?”

  “豫章王有问鼎之志,说是结盟,其实也不过要将扬州收入囊中,与陈王无异。”

  “如此,”公子道,“未知以令尊之意,属意何方?”

  “我前番说过,赵王、济北王等皆有结盟之意。”陆笈道,“此外,大长公主和淮阴侯亦曾遣使密谈。”

  听到大长公主的名号,我不由地愣了一下。

  公子的脸上亦闪过一丝讶色。

  此事想一想,其实也不足为奇。桓肃和大长公主如今占着谯郡,且与豫兖青徐诸多王侯交好,盘踞一方。而淮阴侯则更是早在东平王时就占了长安,至今坚称广陵王才是正统。但凡想要争夺天下的人,都不会绕开扬州,他们来打陆氏的主意,那是再自然不过。

  “如此。”公子道,“伯载这般坦诚,想来就算我执意要去见陈王,也难行半步。”

  陆笈毫无愧色,在席上一礼:“此举亦是无奈,还请元初见谅。不过元初放心,陆氏绝非无信无义之辈,元初在扬州必无安危之虞,食宿用物,也必不敢亏待。”

  公子亦全无愠色,看着陆笈,不紧不慢:“如此,有劳府上。”

  扬州城是整个扬州的州府所在,陈王也在城中。

  这里大约是天下最大的水港,江上舟船云集如织,岸上也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无论北方还是海盐和钱唐的渡口码头,皆不及此地繁盛。

  公子也是第一次来扬州,望着外面的景致,神色好奇。

  还未靠近扬州之时,我和公子以及一众随从就已经回到了自己的船上。两船随即分离,虞氏的大船远远开走,眺望而去,能见到它停靠的时候,来迎接的车马仆人如过年一般热闹。

  而我们的船则混迹在寻常客船货船之中,就近靠了岸。

  按照先前商议,柏隆留下几个精干好手给公子充任护卫,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回海盐。

  “大将军,”他有些犹豫,道,“还是我等一并留下,遇事也好照应。”

  公子道:“不必。海盐亦甚为紧要,且你是县长,不可离开太久。盐场之事,须得抓紧,扬州局势恐怕不久就要大变,你还须小心应对。”

  柏隆道:“大将军放心,我定当稳妥处置。”

  公子颔首,又交代一番,两相别过。

  扬州并非闭塞之地,如往常一般,为了防止有人认出公子,须得乔装一番,我和他都换上了一身寻常的布衣。当地平民有戴笠之风,我给公子戴上一顶竹笠,压低了把脸遮住,走下船去。

  岸上,陆笈派来的人已经在等候。几辆马车停在路边,并不引人注目,但旁边守着好些身形壮实的随从。一位陆笈贴身侍从过来,行了礼,引我们登车。

  马车一路辚辚而行,却不进城,径自往郊外而去,半个时辰之后,驰入一处田庄之中。

  我和公子从车上下来,只见周围屋舍林园修筑得颇为讲究,一看便知是陆氏的别业。我们安顿的地方是一处单独的院落,显然是专门招待贵客所用,雕梁画栋,家具精致,还带有一片江南风味的花园鱼池。

  不过虽然风景绝好,四周的高墙却修得严实,将我们和几个卫士都圈在了里面。往墙外望去,时而隐约可见巡逻把风的家仆,犹如软禁。

  公子对赏景无多大兴趣,四下里望了望,道:“不知我等要在此处等候多久。”

  我说:“或许明日他就会来。”

  “哦?”公子微微扬眉,笑了笑,“但愿如此。”

  在来到扬州之前,我和公子细细分析过当下之势。

  如陆笈所言,以陆氏为首的扬州三姓早有倒陈王之意,布局已定,只是事后去向还未决定,故迟迟未动手。由此可见,比陈王更为亟待解决的,是扬州的出路。

  陆氏家大业大,自然也有难念的经。从前在雒阳的时候,我就在府里仆婢们茶余饭后的议论里听过不少陆氏的烂帐。

  陆氏如今当家的,是陆笈的父亲陆融。不过陆氏分支众多,也不是人人都那么听话,其中最不让陆融省心的,便是豫章王后的兄长陆班。

  陆班与陆融是同祖父的族亲,其父陆恭,是庶出的长子。当年高祖皇帝开疆拓土之时,陆恭全力追随,颇受高祖赏识。虽后来陆恭因伤病回乡,但高祖给他封了个东安乡侯,还将他的女儿赐婚给了豫章王。虽然本朝吝啬,乡侯的爵位并无实际封地,但在扬州这样的地方,足以撑起大门面。除此之外,陆恭的几个儿子也都出仕为官,在扬州人多处要职。而在朝中,陆班一系的人脉比陆融更广,雒阳人提起扬州陆氏,想到的也多不是陆融这一支的人。

  有这般底气,陆班在族中自然挺直了腰杆,处置事务时,时常与陆融不对付。淮阴侯夫人杨氏的母家就在扬州,我听她身边服侍的人说过陆班陆融不睦之事,还提到过,豫章王因为王后的缘故,也总是与陆班来往更热络,让陆融颇是不满。

  不过这些事,也就是近处的人才能知道,而在外人眼里,陆氏仍是和谐治家的楷模。毕竟陈王为掌控扬州,凡陆氏子弟皆受其排挤打压,一视同仁。为对付他,陆融和陆班只得暂且放下积怨,兄友弟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